2024-04-20

“带着查甜心寶貝包養網大家一起科学种田,我信心十足!”(我的家乡我建设)_中国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包養網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在村农民和在外老乡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下乡,汇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力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广大干部群众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推动发展活力勃发奔涌。撸起袖子,建设家乡,也正当其时。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我的家乡我建设”,探访各地各类人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故事,敬请关注。相关新媒体内容欢迎在“人民网+”客户端观看。

——编者  

要找徐淙祥,就得到田间。试验田里,徐淙祥蹲下身子,捏了把土,边搓揉,边感受土壤湿度。

摊开手,掌心布满厚实的老茧,一张口,是地道的方言。70岁的他,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了一辈子田,是个种粮大户,在当地远近闻名。

2022年夏收,小麦平均亩产超800公斤,再创新高。徐淙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丰收的好消息。

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徐淙祥回信。信中指出,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这让他倍感振奋、激动不已,“我们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带着大家一起科学种田,我信心十足!”

“不下地,就吃不下饭”

轰隆隆,无人机在麦田上空盘旋,在飞手操控下,沿着预先设定的航线来回穿梭,不一会儿,追施氮肥就已完成。“有了植保无人机,施肥效率就是高!哪像过去背着大水桶、手持喷雾器,忙活一天都抵不上这机器一小时干的活儿。”站在田埂上,指着无人机,徐淙祥高兴地说。

谈及与土地的缘分,在老徐看来,是刻进了骨子里。

生于农家,长在乡村,读书的机会,他倍感珍惜。高中毕业后,徐淙祥却回到家乡种地。这个选择,让周边村民心中犯起嘀咕:好不容易出了个高中生,还有机会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舍了“金饭碗”不要,偏要地里刨食,是个稀罕事。

“我就想着能有一天,粮食实现高产,通过种田,大伙都能吃饱饭。”徐淙祥坦言。

凭着满腔热情,他从农业科技书入手,边学习,边实践。揣着一把放大镜,拿起一个记录本,徐淙祥一头扎进田里,用“笨办法”,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作物生长状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农学院的专家请教,琢磨如何种好小麦。

从风速到雨量,从植株高度到叶片颜色,老徐家中,如今摆满了一个又一个本子,写得满满当当。正如他所说的,日积月累,才能找到作物高产的规律。

老徐种田,有股韧劲儿。冬天,地冻天寒,麦苗都被薄雪盖住,有道人影,却在田里若隐若现。仔细一瞧,正是徐淙祥趴在地上,举着放大镜观察冬小麦分蘖。接过千亩高蛋白大豆丰产栽培实验的担子后,眼见豆苗长势喜人,没想到,遇着洪灾,水淹了田,急得他团团转。他当机立断,带上家人,扒沟抢排积水,三天三夜都没合眼。那一年,因天灾,不少农户大豆减产,老徐的千亩试验田却喜迎丰收。

近日,趁着天气晴好,农机手驾驶着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喷洒药剂进行除草。这不,一大早,放心不下的老徐就赶了过来,沿着田埂来回踱步,时不时抬头瞧瞧农机手作业。本不用他亲自上手,可对徐淙祥来说,这样看着才心安。

大豆开花、玉米抽穗、小麦拔节,无论何时,田间都能看到老徐的身影。手不闲,脚不停,徐淙祥拼了命,和土地结缘,与粮食为伴。就像他常念叨的那样,“不下地,就吃不下饭!”

“良种配良方,农机搭农艺,咱是科学种田”

打小,徐淙祥就有个梦想,盼着育出优良品种,念着增加粮食产量。

通过杂交逐年选育,由他培育的“太丰8号”小麦新品种和“太丰6号”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接连出炉,近10年,徐淙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品种4个、小麦品种2个。

作为种粮大户,徐淙祥流转了1230亩地。300亩是试验田,比对30多个农作物品种长势,开展肥料减施增效试验,其余900多亩则是用作规模连片推广示范。

虽是老农人,却有新办法。秋收时节,老徐的田采用的就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混合套种的新模式,既能体现玉米边行优势,还可包養以发挥大豆固氮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良种配良方,农机搭农艺,咱是科学种田!”为了改进土壤镇压效果,老徐用上了安徽省农科院改造后的新型播种包養網机,果然土壤更加保墒,麦苗越发生机勃勃;作物缺水不用担心,只需在自走式喷灌机上设定好喷灌水量,点击按钮,便能实现自动浇灌;施肥打药,也有诀窍,不同于以往人工背负的喷雾器,使上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后,一天能完成300亩地,机动灵活,效率还高……

田间观察设备,同样从放大镜变成了高科技,建起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站。智能型虫情测报灯、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坐在家中,连上软件,轻触手机,从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到气温气压、虫情病害,一目了然。

农民挑上“金扁担”,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新技术、新理念加持,粮食丰收更有保障。徐淙祥耕种的田地从几十亩发展到了上千亩,小麦单产不断刷新纪录,他对土地的热情却不曾消减,始终如一。

“农技推广,得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

遵循天时变化,把准农田命脉,徐淙祥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既有通过麦苗形状判断长势的“小麦生产变化大,苗期掌握三耳朵”,又有讲述田管技巧的“拔节追肥不宜早,免得倒伏减产多”。老徐依据自个儿多年的种植经验,把小麦、玉米、大豆栽培技术,归纳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汇编成册,免费发给村民。

对当地农户来说,这可是高效种粮的一大法宝。“这些办法,真管用!都是他几十年里琢磨出的经验,跟着学,照着干,粮食产量提高不少。”这本册子摆在了种粮大户王韶山的案头,提起老徐,他连连称赞。

许多农户把徐淙祥家当成“作物医院”,一旦发现苗情问题,立马找他“寻医问药”,常能“药到病除”。“农技推广,得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在老徐看来,新技术要分享给更多人,才能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早在10多年前,徐淙祥就牵头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租赁入股,代管耕种。合作社还与种业公司、面粉企业签订合同,种源、销路全都打通,帮助本村和周边许多农民成功脱贫致富。

精心种、科学管,大伙齐心加油闯。2022年9月,县里成立种粮大户协会,徐淙祥当上了理事长。协会现有会员600多名,依照乡镇区位划分服务片区,每月例会包養網答疑。从哪些品种产量高,到什么叶面肥效果好,种粮大户在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种粮积极性越发高涨。

近年来,更让老徐高兴的是,孙子徐旭东大学毕业后,返乡当上新农人,帮着他一起打理田地。95后徐旭东在农村长大,丰收季,大半夜,全家人一起守在田间,生怕出现差错的日子,是他儿时最深刻的记忆。

实验室里,小徐是研究员,摆弄着从试验田里收集的上千份不同品种的小麦样本,认真测算小麦茎、穗、叶的干物质转化数据;试验田里,他成了农机手,操作设备施肥打药,样样拿手。对徐旭东来说,投身农业、服务农民,在向下扎根的过程中,他也找到了向上生长的那股劲儿。

直到如今,土地仍让徐淙祥魂牵梦萦。他心中最美的图景依然是一簇簇苗,青绿、壮实,在希望的田野上,拔节生长,倏然金黄。

2024-04-20

大英博物馆办时装展,希腊恼火:毫不尊重古希腊文去九宮格私密空間物_中国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大英博物馆17日举办了一场具有希腊元素的时装秀,却引来希腊文化部门批评,原因是举办场地位于陈列帕特农神庙石雕的展厅。

这场 Erdem时装秀展出的是设计师埃德姆·莫拉里奥格鲁的作品。莫拉里奥格鲁父母分别来自土耳其、英国,其此次时装秀的创意灵感据称源于上世纪一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在一部古希腊神话主题歌剧中所穿的表演服。莉莉·詹姆斯等英国知名演员参加时装秀并拍照留念。英国《每日电讯报》对这场时装秀大加赞赏,称充满希腊文化元素的服饰在古希腊文物中展會議室出租出,既“致敬经典”,又凸显现代设计。

然而,这场“致敬经典”的时装秀没能得到希腊方面的表扬。法新社18日报道称,希腊文化和体育部长门佐尼17日晚些时候发表声明称,该时装秀再次证明大英博物馆不仅毫不尊重古希腊文物,还无视这些文物所传递見證的普世价值。门佐尼还喊话让帕特农神庙石雕早日回归希腊,称大英博物馆的展览环境日益恶化。

法新社称,帕特农神庙石雕是19世纪初由英国外交官从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中掠走的。希腊方面一直要求英国归还这些文物,并指这些文物是英国从希腊“偷窃”所得。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曾表示,这些文物不能回归祖国,就好像把名画《蒙娜丽莎九宮格》撕裂成两半一样令人痛心。去年11月,正因为英国首相苏纳克对米佐塔基斯的此番表态感到不满,两人原定的会晤被取消。

“是时尚宣言还是文化不敏感?”“B九宮格NN Breaking”网站报道称分享,这场时装秀本旨在弥合古代与当下的鸿沟,并通教學过场地选择做舞蹈教室出大胆声明,但这重新引发了对帕特农神庙石雕所有权的道德讨论。(甄翔)

2024-04-20

教育部公布本科新增24种新专业,释放了哪去九宮格交流些信号_中国网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电子信息材料、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健康科学与技术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录内专业达816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提到,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有四大特点: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区域需求、强化交叉融合和突出就业导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新增专业的“智能化”色彩浓厚,如新增了材料智能技术、农林智能装备工程等专业。此外中国古典学、咖啡科学与工程、足球运动、马术运动与管理等专业也特色显著,吸引了网友的关注。

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 新专业“智能化”趋势显著

2023年,在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早已释放了多重信号。其中提到,围绕“新的工科专业,工科专业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深化新工科建设,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方案》强调,推动现有工科交叉時租空間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形成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工科领域。

在新增的24种专业之中,工学门类有着明显的交叉融合改革趋势。如在北京科技大学开设的材料智能技术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开设的智能海洋装备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的智能视觉工程专业等。

北京科技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材料智能技术专业是典型的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与工程、先进制造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依舞蹈場地托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通过跨学科、跨领域以及研发平台的深度融合,突破学科壁垒,培养掌握材料先进计算设计、前沿实验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层次卓越人才。

在新增专业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智能视觉工程专业的布点高校。该校公开信息显示,该专业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空间+光学+信息+智能”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除了新增专业之外,记者发现部分高校新增专业点的培养方案中也突出了“智能化”的特点。如北京服装学院新增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点,围绕智能制造、智能时尚和智慧生活三大方向,搭建以“智能工程”为核心的跨学科知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以智能工程、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为切入点,围绕基于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专业布局而展开。”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处长赵洪珊说。未来,该专业将融入课程实验(工作坊)、工程与设计的融合实训、创新设计与开发的综合实践,满足信息产业、纺织服装行业、时尚创意产业等领域对智能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人才需求。

新增特色学科专业 凸显高校人共享會議室才分类培养

教育部官网信息显示,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置中国古典学等专业;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设置健康科学与技术、体育康养、足球运动等专业。

记者梳理发现,有30所高校获批增设足球运动专业,包括河海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等。其中在北京体育大学发布的2024年足球运动专业招生简章中显示,面向全国拟招生30人。

获批新增的中国古典学吸引了网友的注意。“未来,学生可以研读《诗经》等中国古代经典,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琴房研习古琴,在资料室搜检满蒙藏语的文献,在竹简上临摹出土简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吴洋介绍,“中国古典学专业不仅要培养精通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人才,还在探索把中华文化实践纳入课程体系,打造知行合一、学养深厚的人才。”

在课程上,中国古典学专业设置了《周易研读》《春秋三传研读》《史记研读》等原典研读,其中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术数》了解古代天文、历法、占星等知识,体会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世界观。“在‘国学热’的背景之下,中国古典学专业的学生将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吴洋说。

部分新增专业与地域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密切相关。云南农业大学成为全国首个开办咖啡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点。据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院长杨学虎介绍,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国家特设专业,一级学科为共享空間食品科学与工程,学位授予门类为“工学”,学制四年。

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地点,设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的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安排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基础课程以及《咖啡风味化学》《咖啡加工学》《咖啡烘焙与品评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合作建设了23家实习实践基地。“未来,云南农业大学将重点围绕咖啡品质形成机理、咖啡可控发酵、新型特色咖啡产品研发、咖啡副产物创新利用、咖啡生产装备集成以及咖啡功能性成分挖掘等方面开展教学、科研与技术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咖啡新文化小班教學。”杨学虎说。

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观察,从近两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调整政策来看,坚持需求导向、支持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是专业调整的大方向,而新增设的专业集合了高校的优势资源,有着较好就业前景。

教育部官网信息显示,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新增1673个、撤销1670个,数量基本持平。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小樹屋增加数量位居前三,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数量相对减少。从学科门类看,工学所涉专业点数量最多,有1322个,占比39%,这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基本情况相呼应;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点有1802个,占比53.17%。总的来说,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趋理性。

“大规模专业撤销是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常规性变化,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一直在进行。”储朝晖认为,未来,高校一定要瞄准市场和技术的新变化,与企业紧密合作,与国家重大项目相结合,配备相应的师资和教学条件,调整教学方向,从专业分层设置和分类培养的角度去满足社会不同人才需求。(杨洁 樊未晨)

2024-04-20

查包養網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一场“代表通道”_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主持人:

大家好,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现在开始。为了更好地反映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今天上午大会新闻中心邀请8位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回答媒体的提问。

现在请第一组代表。三位代表分别是: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邮区中心邮件接发员 柴闪闪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森林草原防火站站长 陈良

中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副队长 王方

2022-03-05 08:05:21

主持人:

现在请开始提问。

2022-03-05 08:05:38

人民日报记者:

请问柴闪闪代表,您最初是一名进城务工者,又从事邮政快递行业一线工作。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是如何利用这样身处行业基层一线的特点,去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履职尽责的呢?谢谢。

2022-03-05 08:11:49

柴闪闪: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好,我叫柴闪闪,闪闪发光的闪,是一名85后的农民工代表。17年前,我从湖北农村走进上海邮政,在火车站台上装卸邮包就是我每天的工作,一天3000多袋扛下来,躺在拖盘上就再也不想起来,与理想工作的巨大反差也曾多次让我想放弃,但在企业工会的关怀下,我坚持了下来,并慢慢融入了邮政这个大家庭。

在2011年,我报名参加了全市邮政大比武,得益于多年工作积累,在决赛中夺得了全能第一的好成绩,也因此获得了更多成长和锻炼的机会。17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下,我不仅通过磨炼成长为了一名新时代的技术工,更是用青春谱写了梦想,把自己的人生照耀得闪闪发光。

2022-03-05 08:18:07

柴闪闪: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为国家建言献策、为劳动者代言发声,让大家的生活更美好、让更多的人可以更好地追逐梦想,是我的责任和使命。2018年,我在参加一次垃圾分类的调研时看到,快递包装物装满了整个干垃圾桶,包装袋上也缠满了层层胶带。工作的便利让我知晓,碰到购物节日时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带来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城市治理的负担。为此,在本届二次会议上,我提出了“大力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的建议,相关建议也被国家采纳。“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的绿色行动开始在行业内进一步全面展开。

2020年,我包養参与了一起外卖员撞人纠纷调解,伤者家属为亲人得不到应有的赔偿非常烦恼,外卖员也为自己无力赔付急得直流眼泪。这种复杂的用工关系对应的是责任的层层推诿。这个案例中,这个小哥也就刚刚二十出头,和我当时进城打工时一样,都是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多挣点钱,向自己的父母证明一下自己长大了。这也让我不由想起了在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暴发的那段时间里,有无数的外卖员、快递员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穿街走巷,服务于我们城市毛细血管最后一公里。我想应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在去年,我把他们的心声带到了全国人代会的现场,在全国人大的重点督办下,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民生又一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在今年,我又带来了一份关于规范外包类灵活用工的建议。

我愿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履职,反映更多基层劳动者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共同获得闪闪发光的人生。谢谢。

2022-03-05 08:20:13

新华社记者:

我的问题提包養網给陈良代表。陈良代表你好,我们知道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森林草原工作者,在工作中您一定有很多切身的感受与体会,您和您的同事们是如何守护这片林海和草原的?谢谢。

2022-03-05 08:25:29

陈良:

谢谢您的提问。我是来自内蒙古兴安盟森林草原防火站的陈良。内蒙古是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些年,内蒙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拿大兴安岭林区来讲,森林草原覆盖率越来越好,多年不见的野生动植物也出现了,别说,狍子、野鹿、杜鹃,有时还能碰见黑熊。生态环境好了,百姓们搞起了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绿色农畜产品。产品好了,价格也高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我从事林草行业30年来,早就把保护森林和草原融入到我的生命的一部分。我也经常给大家讲,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森林和草原,珍惜生命一样对待我们的生态。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那年5月一个中午,我突然接到火情报告,我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奔赴前线。5月的山里,冰雪还没融化,戴着钢化头盔,穿着防火服,背着二十公斤的给养和装备。眼前是熊熊燃烧的火焰,高温炙热,汗水浸透衣物,而脚下还没融化的冰雪沾湿了裤子和鞋,感觉刺痛,全身经受着冰与火的考验。经过连续几天的熬夜奋战,终于把大火扑灭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扑火期间,认识了姓陆的林场工人,满脸灰土,眼睛红肿,大家管他叫“大哥”,其实他刚二十出头的小伙,只是大火在山上连续四天四夜没有休息,看起来很苍老,但是工作起来精力很充沛。我问他,你累不累呀?他说,我们的大自然由无数的一颗颗小草、一颗颗树木、一个个小生灵组成的,保护大自然林子是我们毕生的责任。林子是我们的绿色保障,只要把我们林子保住了,我就拼了命也值啊。

是啊,这是我们最真实的林场守护人。总书记每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都十分关心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也同时强调,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这既是对内蒙古提出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对2400多万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更是我们林草人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一定不遗余力尽责担当,为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而继续奋斗!谢谢各位!

2022-03-05 08:41:12

解放军报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王方代表。王方代表您好,过去的一年,人民军队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战斗力水平和各项建设也取得了新的可喜进步。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主席到您所在的中部战区视察慰问,并向全军官兵致以新春祝福。在这里想请您谈一谈,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带兵人,您是如何持续激发官兵练兵备战热情,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的?谢谢。

2022-03-05 08:43:32

王方:

谢谢。大家好!我是来自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的基层代表王方,很高兴能够和大家进行交流。

习近平主席的视察慰问,给予全军官兵极大的精神鼓舞,凝聚激发了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意志力量。作为中部战区的一员,我更是无比激动、倍感光荣。

从新年度练兵备战的火热实践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习近平主席的关心关怀、期望重托,已转化为战区各级谋战务战强大动力,广大官兵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干劲越来越振奋昂扬。

身处伟大的时代,我们总是会被那些强军兴军征程上信念如山、意志如铁的故事深深打动。在我的身边,中部战区直属保障队的工程师王西安,在军事通信工程领域一干就是40年,临近退休了,还担当领衔多项科研攻关任务,工作干劲儿丝毫不减。

在抗洪抢险救灾任务中,战区部队入伍不到一年的列兵李江帆第一个冲进齐胸的洪水,抱出一名2岁的婴儿,生动地诠释了人民军队爱人民、危难之际见忠诚的初心本色。

卫国戍边英雄、革命烈士陈祥榕,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写在头盔上,用年仅18岁的生命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践行了祖国和人民的铮铮誓言。

在冬奥会的开幕式上,三军仪仗队战士闫振面对国旗流下热泪,倾注了对祖国深沉而炽热的爱,饱含对国家强大与民族复兴的骄傲与自豪。

他们是无数平凡中国军人的缩影。然而正是在这些平凡人身上,蕴含着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精神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铸魂育人,大力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听党指挥已熔铸在人民军队的血脉中,扎根在全军官兵的思想里。

身为一线带兵人、基层政治干部,当好思想播种者,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落实,责无旁贷。在平时的教育学习中,我们注重让官兵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理论基础打牢。同时紧扣社会焦点、军营热点和理论难点,及时回应官兵关切。还广泛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让官兵们在讲自己的强军故事、讲家乡巨变中感受创新理论的巨大伟力。我们还结合青年官兵的特点,拓展运用网络新空间,推出精品课、微党课,努力让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战区备战打仗实践也是我们开展形势战备教育的生动课堂,通过一次次任务砥砺,官兵们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激发斗争精神,坚定必胜信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时时处处、一点一滴的教育融入,学习强军思想、干好强军事业,已经成为部队建设的主旋律,成为广大官兵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追求。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目标指引新征程,我们坚信,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全军官兵必将不负使命重托,强军事业必将取得新发展新突破,人民军队必将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目标砥砺奋进、勇毅前行。谢谢。

2022-03-05 08:51:31

主持人:

谢谢三位代表。现在请下一组代表,三位代表分别是: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首钢集团总建筑师 吴晨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农民作家 马慧娟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吹麻滩小学校长 董彩云

2022-03-05 08:55:43

主持人:

现在请开始提问。

2022-03-05 08:57:06

光明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北京团吴晨代表的。代表您好,不久前,冬奥会的顺利举办让北京再次惊艳了世界。您作为一名长期参与北京市规划和建设的代表。请问,如何通过规划设计的力量,让城市变得更美好?谢谢。

2022-03-05 09:00:05

吴晨:

谢谢您的提问。我是吴晨,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首钢集团的一名建筑师、规划师,也是来自设计第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有幸长期参与了北京的城市建设,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落实在我们的设计当中。

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使京西首钢园区展现在世界眼前,这里也成为点燃北京高光时刻的焦点之一。首钢园区的惊艳亮相,凝聚着北京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上的持续探索与努力,凝聚着首钢园区众多建设者、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倾情付出。大量的工业建筑更新为民用建筑,工业遗存风貌和崭新的实用功能相融合,我们完成了这一世界性的挑战与课题。

在规划设计当中,首钢园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厂区的风貌格局,使西山、永定河、高耸的冷却塔等工业颜值与奥运元素完美结合。经过长达十年的伴随式设计,今天的首钢尽显“钢铁本色”,又向世界展示了山、水、工业原址和城市活力的美美与共的生动图景,真正成为“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曾经的什刹海因为过度的商业和旅游业开发,滨水空间和周边的胡同拥挤不堪,环湖步道有九个节点被不同的经营单位所占据着,无法通行。经过我们精心设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打通了所有的环湖步道的阻点,形成了连续6公里长的人行步道。在这之后我们又对西岸荷花市场进行空间提升设计,完成了功能业态、建筑立面、景观环境的设计统筹,拆除了违建,清理了滨水平台,真正做到了“还湖于民”。

从2012年到现在,我们持续性地参加了占地达到88公顷的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保护与复兴的设计工作。这里始建于700年前的元代,有着北京保存最为完整的胡同格局。在工作中,我们一条胡同一条胡同地梳理,一个院落一个院落地测绘,一家住户一家住户地访谈,按照“一院一策”的设计原则,保留了老院落古朴的风貌,使四合院达到结构安全、设备完善、建筑宜居的标准。在工作中,我们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的“共生院”理念,为老街坊、老住户量身打造体现“老胡同新生活”的人居环境。今天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真正做到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美好愿景。谢谢大家。

2022-03-05 09:08:03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马慧娟代表,您是来自全国最大的易地移民集中安置区宁夏红寺堡,红寺堡的发展模式也是电视剧《山海情》里闽宁协作模式的扩大版。我们了解到,您也是一位农民作家,您能给我们讲讲这些年红寺堡的变化和您的故事吗?谢谢。

2022-03-05 09:12:19

马慧娟:

感谢您的提问。我是马慧娟,来自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在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我出生的地方是宁夏西海固的一个叫黑眼湾的小山村,那里四包養網 花園面环山,交通工具是一头头的毛驴。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但因为贫困,16岁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就在我以为我要在土地上重复我父辈们命运的时候,20岁时,我的老家黑眼湾迎来了移民搬迁政策,这是电视剧《山海情》里闽宁协作模式的扩大版。在红寺堡集中安置更多的贫困群众,彻底改变大家的生活面貌。依靠这个契机,我和我的乡亲们走出了大山,来到红寺堡。

红寺堡是一片亘古荒原,因为靠近黄河,党中央在这里兴建了扬黄灌溉水利枢纽工程,把黄河水上扬了三百米,开发出更多土地,集中安置了23万移民,把这里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地,这项伟大工程也被称为新时代的红旗渠。

在红寺堡,我和我的乡亲们因为党的好政策,因为黄河水的灌溉过上了好日子。自1998年开发至今,红寺堡从“天上无飞鸟,地上沙石跑”到“平地起高楼,沙漠变绿洲”,从“借书比借钱还难”到农家书屋的全覆盖,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红旗渠的修建体现了战天斗地的中国精神,那新时期红寺堡的引黄灌溉工程则体现了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深情厚爱。

在我们红寺堡,这么多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移民区23万群众对党中央的感恩之情。

红寺堡用自己的发展,证明了闽宁协作模式的科学性。在这种模式的发展下,宁夏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宁夏,西海固也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了。我们正在党中央的带领下,用自己的双手展现着新的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力量。

就拿我个人来说,初中毕业、农村妇女,就是移民搬迁政策,让我能够重新阅读、写作。我上过电视节目,出了五本书,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从黄土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有人说,我的故事是个传奇,但我自己知道,哪有什么传奇?我的故事,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这样的故事,在许许多多的平凡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谢谢大家。

2022-03-05 09:22:5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董彩云代表的。董代表您好,我了解到,您是一名基层教师,一直扎根农村教书育人,奉献了青春。在您这三十年的工作中,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和感受吗?另外想请问您的是,您认为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2022-03-05 09:24:35

董彩云:

谢谢您对甘肃教育的关注。大家好,我是全国人大代表董彩云,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作为全国模范教师,在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深深地懂得教育始于接纳,忠于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爱中感悟生命,收获成长。今天很高兴和大家分享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

记得在2001年8月的一天,我正在备课,有人轻轻地敲门。推开门一看,是一位四十多岁、衣着朴素的妇女领着一个约十几岁的小男孩,一看他俩是母子。这位母亲轻轻地问我,“校长,我的儿子可以在您的学校上学吗?”我说“当然可以啊”。经过了解,这个孩子被当地的卫生部门鉴定为一级听力残疾。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时在积石山,像这样的孩子随班就读是没有先例的,况且孩子的父亲已经去世,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孩子也错过了最佳的入学年龄。望着孩子期盼的大眼睛,我拉起他的小手,问他“你喜欢学校吗?”,经他母亲和他比比划划,孩子明白了我的意思,使劲地向我点头。我心想,接纳孩子是我的义务,只要他能来到学校,哪怕是和同学们一块儿玩耍,哪怕只认识一个字,都比呆在家里要强。

20年前的临夏州是没有特殊教育的,我只好安排他进入一年级随班就读。孩子一直没有自己的名字,我给他取了个名字叫马学贤。刚开始,老师和同学们都无法和他进行正常交流,孩子也孤单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显得很自卑。了解这种情况后,我们除了着急,更多的是心疼。我们尝试着用手势、口型、表情主动和他接触,也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我们为他量身定做了“不求成功、只求成人”的特殊教学目标。

渐渐地,他和大家开始交往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他有打篮球和画画的天赋,我们便引导他参加学校的篮球队和绘画社团。他开始变得自信了,变得开朗了。从那以后,我也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马学贤的“校长妈妈”。不管在哪,他只要见到我,都会给我一个甜甜的笑容,用不太标准的发音努力地叫我一声“妈妈”。我很欣慰。他小学毕业的时候,会算简单的加减法,会认简单的汉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后来,虽然他没有上包養大学,但是他一身朝气,一脸阳光。

2022-03-05 09:26:53

董彩云:

2018年的一天,他来学校看望我,高大帅气的他用手比划着对我说,他在一家茶餐厅当配菜师,月工资5000元。他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能补贴家用。我们一起看了他配菜的照片,真不敢相信,这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出自我的“儿子”马学贤之手。他配菜的短视频有上万次的点赞和播放量。他高兴地告诉我,他有了心爱的女朋友。看着他兴高采烈的样子,我的眼睛湿润了,站起来情不自禁地抱住了他,就像抱住我自己的儿子一样。是啊,马学贤长大了,他不仅可以自食其力,还能服务于社会。他的成长故事告诉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点燃爱、守护爱、播撒爱,以爱育爱,让世界充满爱,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现在,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那里也有了设施齐全的特殊教育学校,那里的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今天,我也邀请在座的朋友们来我的家乡“花儿临夏,在河之州”,听花儿、赏牡丹、品美食、看变化。谢谢。

2022-03-05 09:33:17

主持人:

谢谢三位代表。现在请下一组代表,两位代表分别是:

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有色金属焊接班班长 姜涛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自来水公司职工 夏吾卓玛

2022-03-05 09:35:16

主持人:

现在开始提问。

2022-03-05 09:38:0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想提问的是来自青海的夏吾卓玛代表。卓玛代表您好,我们知道,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您从事的又是和水相关的工作,能不能请您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过去几年家乡人民在水资源生态保护方面的情况?谢谢。

2022-03-05 09:38:30

夏吾卓玛:

谢谢。大家好,我叫夏吾卓玛,是来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全国人大代表,也是自来水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我们自来水公司的职责就是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过去由于自然条件差,我们那里有的地方还出现过吃水难的问题。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现在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放心水。

大家都知道,我们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所以又称“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我的老家黄南藏族自治州全境属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作为源头人、护塔人,我们不仅自己要用上好水,还要保证中下游的人也能用上好水。为此,这些年我们采取了禁牧封育、湿地保护、植树造林等一系列举措,原先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干涸的河床里流满了清水。同时,我们还通过无人机、水质传感器等科技手段进行数据巡河,努力保证“一江清水向东流”。由于生态保护做得好,去年我们黄南州还荣获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在我们那里,保护生态是件大事,而且还成了老百姓自觉的行动。我们黄南泽库有一位名叫多杰的老人,多年前把自己的家搬到了泽曲河边的一个简陋小屋,义务守护周边近万亩草原湿地。这一守就是22年,不管是寒冬酷暑,老人每天都在湿地里巡查三次,已经走了12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走了3圈。上个月,我去调研的时候专程去探望这位老人。老人表示还要一直走下去,为的就是守护好“中华水塔”。家乡父老尽心尽力的守护,使三江源的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了。

我们呵护水,水又滋养了我们;我们是守护者,同时又是受益者。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到农村牧区、工厂企业,亲眼看到生态保护带来的好处。特别是由于水资源生态环境不断好转,人畜用水水质不断提高,州里建起了矿泉水厂,农畜产品绿色有机,黄河旅游业红红火火,乡村振兴有了可靠依托,各族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提高,这一切都生动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要把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坚决扛起源头责任,更好地保护好生态,让“三江之源”源清流洁,让“中华水塔”坚固充沛,让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滋润甘甜。谢谢大家!

2022-03-05 09:42:00

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姜涛代表的。姜涛代表您好,我们知道,您参与焊接的产品遍布航空航天各领域。您在工作中是怎样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创新成果?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工匠精神的传承。中国有句老话,“教会徒弟就饿死师父”,您作为大国工匠,是如何看待对下一代工匠的培养?谢谢。

2022-03-05 09:48:29

姜涛:

谢谢提问。大家好,我是姜涛,来自革命圣地遵义,是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电焊工,同时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

1972年,在我3岁的时候,跟随父母从黑龙江来到遵义,支援国家“三线”建设。从小耳濡目染老一辈“三线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历程,以及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作为“三线”第二代航天人,1987年,17岁的我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航天企业。刚进工厂时,我立志做一名好工人。为了练习手握焊枪的稳定性,我将自己的双手绑上了沙袋,每天进行6-7个小时的焊接训练,常常累得是精疲力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7个月的刻苦训练,我终于取得了常规需花两年时间才能取得的焊接合格证。

我和我的团队,35年来一直从事航天产品的焊接工作。随着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从多个国家重大型号装备研制,到航天发射“一箭20星”,我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硬是用手中的焊枪一次次攻克了数以百计的焊接技术难关,让焊缝探伤检测百分之百无缺陷。

2015年9月,长征六号成功将20颗卫星送上了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一箭多星”的纪录,而这套起竖发射系统从零件到主体的焊接正是由我和我的团队完成的。

我平时工作时的标配就是一把不离手的焊枪。35年来,我手持焊枪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用我手中的焊枪一次次超越自我,攻克国内焊接技术难关。我也很庆幸,成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工作在“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技能人才”的大环境中。也正是有了航天事业的空间和舞台,使我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我亲手焊接的产品也多次接受党和国家的检阅,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强大。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但我却将我的生命同国家的强大焊接在了一起,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焊接时产生的火花绚丽而短暂,只有将这份短暂无限延长,才更有意义。过去人们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但我却担心的是我的技术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我要将我在金属材料焊接以及大型结构件焊接变形及控制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同志。

依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我先后培养了包養網300多名优秀的焊接技能人员,他们很多人在各类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成长为全国和省市级的技术能手,以及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和技术的传承,才能使我们的航天事业后继有人。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也会继续加倍努力,发挥好人大代表应尽的职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做好技能传承,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2022-03-05 09:56:15

主持人:

谢谢。媒体朋友们,今天上午大会开幕会结束后,新闻中心将举行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届时欢迎大家关注。

今天上午的“代表通道”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代表,谢谢大家!

2022-03-05 10:02:57

2024-04-20

查包養美媒:监禁随地小便男孩,美密西西比州警察丢饭碗_中国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华盛顿邮报》23日报道,美国密西西比州一名10岁男孩因在停车场小便遭警方逮捕并监包養網禁。目前,涉事包養警员已离职。

男孩的母亲拉托尼亚·伊森在接受采访时称,8月10日,她的包養儿子因找不到厕所而在她的车后小便。随后,几名警员将这个10岁男孩抓进巡逻车并送去警察局。伊森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儿子被带到警车座位上的照片。她表示无法理解,称“一个10岁的孩子不应该经历这样的事情”。

塞纳托比亚警察局局长理查德·钱德勒在官方社交媒体上证实了这一消息,并承认当事警员“判断失误”。他在周一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一名涉事警员不再受雇于该部门。声明称,“这名警员的处置违反了我们的书面政策,也与我们之前的包養平台推薦培训不符。”钱德勒还表示,其他参与此次事件的警员也将接受纪律处分。(郭炜桐)

2024-04-19

8小時之外,我能離線嗎覓甜心寶貝包養網?⑥|破解“休而不息”,離線權落地還有多遠?

【8小時之外,我能離線嗎?⑥】

原題目:樹立并完美數字時期的休息用工軌制,賜與休息關系兩邊充足協商空間(引題)

破解“休而不息”,離線權落地還有多遠?(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陶穩

瀏覽提醒這樣一個讓父親佩服母親的男人,讓她心潮澎湃,忍不住佩服和佩服一個男人,如今已經成了自己的丈夫,一想到昨晚,藍玉

休息法專門研究人士指出,我法律王法公法律律例對休息者的歇息權有著具體和明白規則,為離線歇息權的落地供給了基本。但落實和保證休息者的離線歇息權仍面對一些實包養網際困難。

在一家體檢中間做發賣的陳師長教師,日常平凡經由過程釘釘打卡考勤,與用人單元簽署的休息合同商定的是尺度工時制,但他常常需求鄙人班后、歇息日、法定節沐日與客戶溝通、聯絡接觸項目、接收下級指派等。2023年,陳師長教師“不是這樣的,花姐,你聽我說……”在該單元任務5年后去職,并經由過程休息仲裁請求該體檢中間抵償加班費。陳師長教師的請求能取得支撐嗎?

線上任務傷害損失休息者的歇息權

作為陳師長教師案件的代表人,吉林正基lawyer fi蔡修緩緩點頭。rm lawyer 熊星星向記者先容,普通情形下,加班費的舉證義務在于休息者,假如休息者供給的證據缺乏以證實加班現實的存在及加班的需要性,休息者主意加班費的訴求很難被支撐。該案包養中,陳師長教師提交了微信任務群、釘釘考勤體系等截圖、錄屏相干證據,用人單元承認了證據的真正的性,該案終極調停了案,陳師長教師的符合法規權益得以保護。

“該案最年夜的難點在于證實線上任務傷害損失了休息者的歇息權。”熊星星說,今朝我法律王法公法律律例對于休息者的離線歇息權并沒有明白的規則,可是離線歇息權屬于歇息權,是休息者依法應該享用的權力。

“離線歇息權即休息者在法定或商定任務時光之外,有權謝絕經由過程數字東西停止任務聯絡或處置任務事宜,并不得是以遭遇晦氣看待。”中國休息關系學院平安工程學院副院長、傳授任國友表現,這一權力的焦點是保證休息者在任務時光外不包養網受用人單元的打攪,保證歇息時光的完全性與持續性,增進任務與生涯均衡的完成。

司法實行中,也有一些案例表現了法令對線上加班認定及離線歇息權的追蹤關心。裁判文書網發布的一則案例顯示,廖某于2021年1月進職浙江杭州某信息技巧公司,擔包養情婦負售后辦事司理,該職位履行尺度工時制。同年9月廖某告退包養故事并請求仲裁,請求公司付出其退職時代法定節沐日、包養網VIP歇息日,及任務日延伸任務時光加班薪水,合計19萬多元。仲裁判決和一審法院均採納了廖某的訴訟懇求。

二審時,法院以為休息者在不影響歇息的情形下,對用人單元的任務賜與需要的協助和共同,普通不該當被認定為加班。在該案中,廖某供給的證據顯示除前述姑且、長久的任務交通外,其尚存有本質性的休息內在的事務,諸如外呈現場任務、提交任務陳述、供給售后維護修繕支撐等外容,包養網顯明占用了歇息時光,包養網應該認定包養為加班。終極,法院綜合斟酌用人單元無法客不雅把包養網握廖某應用社交媒體任務的情形,以及廖某在線任務時可從事其他生涯運動等情況,裁奪廖某的加班費為10000元。

休息關系兩邊都存在認知包養網誤區

推進離線歇息權落地實行,有利于保證休息者身材安康和任務平安,進步休息者的任務效力和積極性,以及休息者對用人單元的滿足度和虔誠度,構建協調的休息關系。廣東凱起初還有些疑惑的人想了想,頓時想通了。訟lawyer包養甜心網 firm lawyer 廖偉城以為,離線包養歇息權應包括兩方面內在的事務,一是休息者在任務時光之外有權謝絕任務設定,享有歇息權;二是休息者在線任務了就應有補助。

首都經濟商業年夜學休息經濟學院傳授范圍表現,固然一些司法實行顯示出對休息者離線歇息權的器重和支撐,但這一權力的落地實行仍面對一些包養網車馬費實際困難。

“在企業層面,一是企業治理者紛歧定接收離線歇息權;二是放工后仍經由過膽的跑到了城外雲隱山的靈佛寺。後山去賞花,不巧遇到了一個差點被玷污的弟子。幸運的是,他在關鍵時刻獲救。但即便如此,她的名聲也毀於一旦。程收集設定、完成任務,實質上反應的是企業全體的治包養網dcard理程度以及休息者的生孩子報應。”效力需求晉陞;三是催促和監視企業落實休息者歇息權方面的力度還有包養俱樂部待加大力度。”范圍彌補說。

具有10多年人力資本任務經歷的李密斯告知記者,即便實際中線上加班的情形常常產生,但在良多公司治理規則中并沒有線包養妹上加班的概念,更沒有離線歇息權的說法。“包養網公司不太答應休息者跟公司這么錙銖必“小姐,你沒事吧?”她忍不住問月對。半晌,她才反應過來,急忙道:“你出去這麼久了,是不是該回去休息了?希望小姐較。員工宣稱線上加班,但公司無法把握現包養感情實任務情形,難以監管和權衡包養網單次,是以不太不難實行包養網。”

對在某internet企業做中層引導的張師長教師來說,在歇息日線上任務屬于“屢見不鮮”。“年夜多是由于包養網任務日會議和雜事多,原定任務打包養算被搗亂,需求周末加班補回來,或許部分擔任的產物呈現毛病需求緊迫處置。”張師長教師告知記者,公包養司規則只要引導倡議的加班請求才幹顛末審批并設包養妹定調休。

“保證休息者離線歇息權還面對軌制性妨礙包養網ppt和社會認知度不高的實際艱苦。”任國友以為,社甜心花園會對離線歇息權的認知度不敷,一些休息者在尋求任務效力和事跡的同時,能夠疏忽了本身的歇息需求,包養網ppt甚至自動廢棄離線歇息權。

相干配套軌制尚需完美

在范圍看來,現有法令軌制對于離線歇息權的規則固然有必定的基本,但還有需求完美的處所。好比,完美離線歇息權配套的不受衝擊報復的相干軌制,即休息者放工后以離線歇息權為由謝絕任務的,用人單元不得予以晦氣處罰。

“值得留意的是,還要明白離包養線歇息權的破例規則,要重視分歧用人單元的差別性,應該在設定離線權軌制框架的基本上,賜與用人單元與休息者不受拘束協商的空間,如特定個人工作或許特定情況下,應當不克不及行使。”范圍還提出。

熊星星表現,在法定歇息時光內,用人單元應該包養網依法保證休息者的歇息權,不該將任務時光停止變相延長,擠壓休息者的歇息時光。她提出,要進一個步驟細化和明白用人單元的哪些行動侵略了休息者的離線歇息權,哪些情況需求付出線上加班費,并進步企業守法加班包養甜心網本錢,同時還要健全休息者上訴告發機制,通順維權渠道,還休息者一個完全的歇息權。

跟著社會追蹤關心度的增添和各方盡力的推進,休息者離線歇息權的保證獲得了一些提高。但是,跟著數字化的任務場景日益增多,需求慢慢包養價格ptt樹立并完美數字時期的休息用工軌制,讓“算法”佈滿溫度,完成企業與職工成長共贏。

2024-04-19

驻村工作队烹出乡村振兴“好味道”_中查包養網心得国网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核桃树垭村位于秦巴山深处,层峦叠嶂、碧水环绕。这里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嫩柳掩映,在春日的阳光下别有一番韵味。

核桃树垭村是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乡村振兴驻点村。自2021年驻村帮扶以来,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多任驻村书记接续努力,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层治理,让这个原本沉寂封闭的小乡村生机勃勃,一幅美丽的“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徐展开。

基础设施—加“鲜”

漫步在核桃树垭村中,青山绿水、白墙黛瓦、农耕文化、道路整洁,处处都是新风貌。

而几年前的核桃树垭村却是另一幅容颜:杂草丛生,道路坑洼不平、路面狭窄,房屋破旧不堪。

核桃树垭村坐落在谭家湾镇东北角,面积10.17平方公里,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383户1699人。核桃树垭村以坡地为主,平地较少,属于山体易滑坡、道路易垮塌,地质灾害频发区域。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从镇上到村里只有坑洼的路,路面又窄,交通非常不方便。”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核桃树垭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陈刚介绍说,通过不断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全面实施村主干道黑色化和全村亮化工程,村庄实现了“户户通、户户亮”。两年来,驻村工作队累计投入200万元以上用于改善基础设施。

“我曾梦到柏油马路通到家门口,没想到如今变成了现实,感谢驻村工作队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好运,让我们梦想成真!”核桃树垭村二组青年郑康,听到公路通车的消息后说。

清理滑坡山体、整修垮塌路面15处,拓宽硬化村内道路7.5公里,沿路安装太阳能灯120个,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力度,新建“知音幸福广场”、韭菜交易广场和村组文化广场……基础设施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变化,温暖了群众的心,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产业增收—抢“鲜”

来到驻村工作队帮扶建设的韭菜基地,掀开大棚,韭菜娇艳欲滴,长势喜人。

核桃树垭村耕地面积1350亩,其中水田450亩,旱地900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投工投劳多而生产效益低。如今,核桃树垭村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用水、用肥量分别比传统农作节约40%与50%以上,韭菜品质、产量大幅提升。

村民没有想到,小小的韭菜竟闯出致富新路,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我们这里的韭菜从四月份开始分批上市,提前预定的客户很多,收益非常可观。”核桃树垭村党支部包養书记李丰勇介绍说,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韭菜种植成了村民们的致富产业。

一业旺,百业兴。韭菜的发展,吸引着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发展。村里开始发展韭菜、茶叶、核桃、柑橘等产业,发展合作社,开办酿酒等作坊,全村集体收入由2021年的5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13万元,村民户均纯收入由2021年的10430元增长至2023年的12754元。

41岁的妇女主任谢金霞,便是受益人之一。2020年,她回到家乡,在工作队指导下开始从事居家酿酒,目前,酒年产两万斤,年收入10万元左右。她说:“家乡面貌日新月异,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

山顶建茶园,山腰建果园,山下种菜园,路旁建产业园,村里建康养基地,核桃树垭村逐渐形成“四园一地”发展新格局。谈包養及龙年的新打算,陈刚信心满满。他说:“新建包養網设的小微产业园即将交付使用,占地面积约23亩,扶贫车间约8000平方,届时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30余万元。”

共谋发展—提“鲜”

现在的核桃树垭村,“颜值”与“气质”俱在。

村民沈兆有开了15年小店,他是核桃树垭村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说:“以前,村里一直都没有功包養能完善的购物消费场所,村民们采买生产生活所需常常要到谭家湾镇或郧阳城区置办。”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驻村工作队与十堰烟草对该店进行“集中会诊”,2022年沈兆有的小商店升级为“知音同行便民”综合商店,不仅拓展了邮政便民、通信便民、农特产品销售、爱心驿站等功能,还安装了充电桩。

乡村兴不兴,关键在文明。维修村委会办公楼,打造党员实践培训基地、雁行影院、雁行书屋,推进村庄垃圾分类、厕所改造、庭院美化包養,发放“健康爱心包”、优化就医条件,制定“乡风文明积分奖励制度”,设立专项资金,大力开展“清洁卫生”“勤劳致富”“孝顺家庭”等评比活动,乡风文明持续为基层治理加分赋能。目前,核桃树垭村已被确定为郧阳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第二批试点村。

帮扶不断档,接力加油干。两年来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累计实施教育帮扶139人次,开展健康帮扶71人次,发放助学金12.32万元,救助金10.31万元,对摸排存在易返贫风险人员发送临时救助金3.25万元,为150户村民提供烤火炉补贴3万元等。

核桃树垭村的田野上,油菜花已盛开。淡淡的绿意夹杂着丝丝金黄,焕发着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李红)

2024-04-19

擘画鹭岛新画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去九宮格交流的“厦门实践”_中国网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

行走在厦门,人们总会与美景不期而遇:筼筜湖白鹭翩跹起舞,鼓浪屿绿树红瓦交映,五缘湾海天浑然一色……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充满感情,珍惜这里的一草一石。当年,从来到厦门市工作,到担任福建省领导,再到后来在中央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对厦门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已结出累累硕果。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30多年来,鹭岛儿女牢记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系统治理、久久为功,以高水平海洋生态修复助力高质量发展,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锚定长远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这些美誉,都是属于厦门的。但厦门的美,却并非一直如此。

2024年1月24日,游人在厦门鼓浪屿沙滩上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这年夏天,习近平同志风尘仆仆从河北正定南下厦门履新,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彼时的厦门,虽然是个沿海城市,但市容市貌很旧,有人形容“厦门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却穿了一身破旧的衣裳”。而污染严重的筼筜湖给厦门人摆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吗?

习近平同志经过深入调研思考,对这一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我来自北方,对厦门的一草一石都感到是很珍贵的。”

“能不能以局部的破坏来进行另一方面的建设?我自己认为是很清楚的,厦门是不能以这种代价来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

方向明确,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最爱月斜潮落后,满江渔火列筼筜。”筼筜湖,原先是深入厦门岛的内湾渔港,“筼筜渔火”是厦门历史上的八大景之一。

这是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厦门筼筜湖及周边城市景观(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围海造田、筑堤围湖,筼筜港变成了近乎封闭的筼筜湖。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水体发黑发臭,周边百姓叫苦不迭。“筼筜湖何时不再黑臭?”当地群众发出了治理筼筜湖的呼声。

“筼筜湖要治理,截污、清淤、建污水处理厂,哪样不是硬骨头?那时候厦门刚设立经济特区,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太难了!”81岁的张益河是筼筜湖治理的亲历者之一,见证了筼筜湖从污水溢流、鱼虾绝迹到鸥鹭翔集、重现光彩的巨变。

1988年3月30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了一场专题会议,主题就是加强筼筜湖综合治理。

在这次会上,厦门市成立了筼筜湖治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市长亲自抓治湖”“市财政今明两年每年拨1000万元”,并创造性地将治湖方略总结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

“投入1000万元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当时厦门一年基建投入的十分之一。”张益河感慨,“筼筜湖治理,开始动真格了!”

截污处理,祛除“病根”——环湖周边工业企业全部关停、外迁,修建污水处理厂和实施环湖截污等工程,通过改造分流污水管和污水泵站以及多处排洪沟沟口,提升湖区水质。

搞活水体,畅通“经脉”——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创造出“引潮活水”技术。通过建设西堤闸门和导流堤,利用自然潮差,引西海域海水入湖,搞活水体。

清淤筑岸,根治“顽疾”——污染物经年沉积,淤泥不清,水质难保障。筼筜湖开始大规模清淤,淤泥处理后筑岸,堆起湖心岛,不仅因此改善了水质,还大大提升了防汛能力。

1992年,筼筜湖上迎来一场久违的龙舟赛。“那天,厦门市民聚集在筼筜湖两岸,不仅为比赛欢呼,更为筼筜湖的治理成效鼓掌。”张益河回忆说。

30多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遵循习近平同志确立的工作方针,接续开展五轮筼筜湖综合整治工作,共投入资金约20亿元。

如今的筼筜湖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被會議室出租称为厦门的“城市会客厅”,市民和游客流连湖边,看候鸟翩跹,尽享生态之美。

2024年1月24日,市民在位于厦门筼筜湖边的南湖公园开展娱乐活动。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筼筜湖是厦门生态环境之变荡开的第一朵涟漪。从当年那次综合治理专题会议开始,36年来,厦门渐次开启了西海域、五缘湾、环东海域、杏林湾、马銮湾等湾区综合整治及九龙江等流域协同治理,从山顶到海洋开展全域生态修复,铺展开一幅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厦门画卷”。

路径清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按照总书记当年的嘱托,我们坚持在山上绿化造林,才有了现在的绿水青山。”谈起习近平同志两次来到军营村的情景,71岁的高泉国老人记忆犹新。

这是2024年1月26日拍摄的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位于厦门市最为偏远的西北部,海拔近千米,曾是厦门最贫穷的村庄之一。20世纪80年代,为了炒制茶叶、发展茶产业,村民们纷纷上山砍伐森林,山上成了一片片光秃秃的“癞痢头”。

1986年,习近平同志来到这个山村,经过一番深入调研,给当地提出了要多种茶、多种果,保持水土不流失的要求。

让高泉国想不到的是,时隔11年,已经担任省领导的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这个偏远的山村,进一步提出:“多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要做到山下开发,山上‘戴帽’。”

“山上‘戴帽’”就是限制人为乱砍滥伐,而“山下开发”则是利用当地高山地理条件,发展多种特色生态农业。

坚持绿化造林,把绿色资源作为发展资源。村里生态环境好了,高山茶的品质更优,再不愁销路。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发展了星空营地、拓展基地等,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的军营村,潺潺溪水穿村而过,山上茶园满目青翠,成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从在厦门治理筼筜湖,到在省里工作期间提出“生态省”建设,再到后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路走来,习近平同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逐步深化,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离开福建以后,我也一直关注福建。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2021年在福建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

放眼未来,以历史担当谋划长远发展——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是我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在其中,习近平同志深深思考这座城市的永续发展之路。

这份在近40年前制定的战略,专设了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专题,并将良好生态作为厦门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这在全国开了先河。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至今看来都十分先进的理念。

到省里工作后,习近平同志依然牵挂着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厦门要实行跨岛发展战略,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始终对厦门充满深情、寄予厚望,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厦门的发展理念之变、发展方式之变指明方向。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36年来,厦门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享生态城市,探索出一条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厦门市是一个典型的海湾型城市,全市陆域面积169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仅333平方公里,尤其是厦门岛更是以158平方公里的面积承载了全市近一半人口。长期以来,“地少人多”的市情,决定了厦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航运、养殖、旅游等各种用海矛盾突出。

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厦门城市规划由海岛型向海湾型转变的思路。

落实这一重要指示要求,厦门市2002年以来相继开展海沧湾(西海域)、五缘湾、杏林湾、同安湾、马銮湾等5个湾区综合整治与开发工程,打造环绕厦门的“美丽蓝湾”。

这是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厦门杏林湾一带湿地景观(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全市海域养殖退出25.8万亩(约172平方公里),推动传统渔业生产转型升级,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空间,取得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6年来,厦门坚持系统治理,营造优美海湾人居环境。根据全市海域“湾中有湾”的特点,在国内沿海地区率先提出湾区综合整治理念,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上累计投入1056亿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湾型城市。

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厦门马銮湾生态三岛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每到周末,位于厦门西海域西北端的马銮湾生态三岛公园和南岸带状公园里,前来休闲的周边居民络绎不绝。他们有的席地野餐,有的放飞纸鸢。偶有鱼儿跃出水面,尾鳍荡开粼粼水波,便会引来摄影爱好者快门“咔咔”作响。

在马銮湾湾区内,类似的“口袋公园”并不鲜见,总绿地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马銮湾环湾岸线形成了“万株凤凰木、千米花廊、百景共赏、十里花道”的亮丽风景线,生态与景观兼备的城市自然系统逐步形成。

很难想象,这片人在景中、景在海上的湾区美景曾经“鱼塘密布、泡沫翻天”。“20多年来,我们通过退垦还海、流域治理、生态补水等方式,完成了马銮湾的生态修复工程。”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蔡德进说,如今的马銮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大于50%,已成为厦门市民和游客新的“网红打卡点”。

因海而生、凭海而兴、与海共荣。36年来,厦门坚持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湿则湿,正着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全域保护治理大格局。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时强调:“红树林保护,我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就亲自抓。党的十八大后,我有过几次指示。这是国宝啊,一定要保护好。”

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如今,漫步厦门环东海域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一片片红树林枝叶繁茂,如同一块块镶嵌在海面上的翡翠。然而,这片近85公顷的人工红树林,是在消失20多年后才得以重现这片海域。

2024年1月23日拍摄的厦门市翔安区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回忆起20多年前的下潭尾,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杨盛昌感慨说:“那时候,人来了都会被海水的臭味熏走。”由于盲目围海、无序养殖,这片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当地原生的红树林一度消失殆尽。

2005年,在厦门市政府的委托下,厦门大学红树林科研团队开始在下潭尾种植试验林。经过10多年的持续努力,终于让这里的红树林重新扎根繁盛起来。如今,这里的动植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更是成为了市民和游客亲近自然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曾两次到访下潭尾公园,对这里红树林保护和复种“印象非常深刻”,并将其作为典范在世界各地的演讲中多次引用。

“厦门是属于祖国的、属于民族的,我们应当非常重视和珍惜,好好保护,这要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好。”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从全局高度提出切合厦门实际的具体措施。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体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36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通过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打通上下游、协调左右岸,不断塑造厦门生态“高颜值”。

在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骑马山片区,一只栗喉蜂虎雄鸟(右)给两只雌鸟喂食昆虫(2023年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位于厦门岛外的翔安区大宅村,历来是被称为“风头水尾”的干旱缺水地区。这里的村民却发展起了火龙果等种植产业。

记者看到,村民家里厨房、厕所、洗涤用水等原本直排海湾的污水,统一被集中净化处理,处理后的尾水顺管道流进村旁的几个池塘中。在这里,多种水生植物持续净化水体,远程控制智能灌溉系统从这里抽取水源,浇灌村里火龙果田。

“通过将污水‘变废为宝、吃干榨净’,我们收获了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等成倍的效益。”大宅村村民、火龙果种植户陈海云高兴地说,“水质好了,小时候池塘里常见的田螺这几年又多起来了!”

厦门在海洋生态保护过程中注重“关口前移”,推进流域治理、城市和农村污水治理、入海排放口整治等,严控和削减陆源污染物。着力扩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推动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与自来水供水能力相当;推动全域治理农村污水,完成1216个自然村的污水提升治理……

经过持续努力,全市海域环境质量不断向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和省控断面、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入海排放口水质达标率达到99.3%,“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碧海银滩”成为厦门的亮丽招牌。

36年来,厦门人在实践中认识到,改革创新是破解海洋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中矛盾问题的强大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树立制度的力量,是提升生态环共享空間境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把“依法治湖”作为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中第一条,探索了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厦门始终坚持法治先行,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1994年厦门获得经济特区立法权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就是《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

此后,厦门先后出台《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30余部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有关的法规规章。2003年组建起全国首支有行政编制的海洋综合执法队伍,建立了海上联合执法的机制,进一步筑牢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法治保障。

2024年1月25日,工作人员在厦门西堤海上环卫码头吊运海漂垃圾(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从被动污染治理到资源有偿使用和建立生态保护补偿赔偿机制,从单一环境保九宮格护到建立生态环境市场化治理机制,从部门各管一摊到“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立,厦门的多项改革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

天蓝海阔、水清岸绿,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夜晚到处是灯火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称赞道:“如今,海风海浪依旧,厦门却已旧貌换新颜。”

绘就崭新画卷: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30多载春风化雨,今天的厦门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投资并驾齐驱,海运、陆运、空运通达五洲。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7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向全世界推介这座“高素质、高颜值”之城。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

五缘湾位于厦门岛時租會議东北角,这里的湿地公园是厦门最大的湿地生态公园之一。公园里,三五成群的黑天鹅自由游弋,不时有游客跟鸟儿“亲密互动”。

这是2024年1月23日拍摄的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及周边城市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十几年前,五缘湾内分布着大片滩涂,是晒盐场、养殖场小樹屋、垃圾场。由于人为筑堤养殖,滩涂淤积严重,加上地处厦门岛风口处,被认为不适合人居住。

2005年,五缘湾综合治理启动前期,各方围绕治理方案产生了分歧。厦门市政协原副主席潘世建回忆说,有人建议把湾区“一填了之”,卖地搞房地产,这样“来钱快、出政绩”。

厦门市委、市政府组织多场专家论证会,反复论证、权衡利弊,最终拍板决定——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公众。

五缘湾不仅保留了原生水面,还打开海堤,引水入湾,清淤活水,实施陆海环境综合整治,留出大片湿地建设公园,构建人水对话的亲密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一处“城市绿肺”。

附近居民黄晓红深有感触地说:“我家就住在湿地公园边上,每天空余时间都会来公园走走,幸福感满满!”

厦门全市现有园林绿地1.8万公顷、林地6万多公顷。自2013年建成第一条城市绿道至今,每万人拥有城市建成区绿道长度1.66公見證里,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做到了“四季常青、四季有花、推窗望绿、移步易景”。

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属于幸福的厦门人,也属于每一个来厦门的游客。

2024年1月7日,2024厦门马拉松赛在厦门开跑,选手从起点出发。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位于厦门环东海域的“滨海浪漫线”上,常常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我在社交平台上刷到的这条‘最美环湾赛道’,这次专程来‘打卡’,海天一色,确实很棒!”来自山东的马拉松爱好者张先生春节前专门休了年假来“拥抱”厦门的海风。

就是这条“滨海浪漫线”所处的湾区,也曾淤积严重、垃圾遍地,曾有群众说“这里的垃圾一直延伸到海天相交处”。

改变在悄然发生。2006年开始,厦门市通过开展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养殖清退、滩涂清淤等工作。在一套综合整治的组合拳下,环东海域的水“活”起来了,长毛对虾、黄鳍鲷、中华白海豚等野生海洋生物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党的二十大深刻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

在厦门,从“垃圾海平面”到“滨海浪漫线”的嬗变中,这座城市的文旅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也在加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环境优化增长、以发展提升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生态好了,厦门依托海湾、海岸等资源,开发了海钓游、帆船游、游艇游等多元旅游产品,实现在保护中规范开发、有序利用的良好生态效益。

2023年,厦门旅游业强劲增长,接待旅游总人数近1.1亿人次,创历史新高。今年春节假期,厦门旅游订单同比增长65%,门票订单量同比翻了一番多。

2024年1月5日,一艘游轮在厦门海湾公园附近的海面上穿行。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海域综合整治的深入开展,在还碧海蓝天美景的同时,还换来了城市发展新空间。

环东浪漫线不远处,厦门科学城的核心区——同安新城正在拔节生长。

美峰创谷、银城智谷、环东云谷等科学城核心园区加速发展,美图秀秀、美亚柏科、腾讯云、网易等一大批行业龙头汇聚于此……

银城智谷产业园区有关负责人说,开园两年多来,园区重点围绕引进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力,通过强化产业引领,全力建设产业发展新高地和产城融合新地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和能级持续提升。2012年至2022年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9%,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3600家,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2.2%。

2023年,厦门新业态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1.7倍,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65%。

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

36年来,厦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先保护后开发,以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生态基底,不断提升经济绿色化程度,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态势,增强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后劲。

如今,一条串联厦门闹市区和山海湖的“空中巨龙”,正在成为人们领略厦门生态之美的新选择。

经过6年多的建设,全长200多公里的“山海健康步道”已初具规模,把“城市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市民游客沿着步道,可以“穿林海、登高峰、赏湖景、瞰海天”,共赏厦门生态宜居之美,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打造多元交流平台,厦门正在汇聚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各方力量。2005年起,国家相关部委和厦门市政府联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等,共同主办厦门国际海洋周活动。

“18年间,厦门国际海洋周已成为集海洋大会论坛、海洋专业展会、海洋文化嘉年华于一体的国际性海洋年度盛会,吸引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参加。”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相关负责人说。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表示,下一步将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讲好厦门生态保护故事,努力把厦门打造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窗口,为国内外城市海洋生态保护贡献“厦门方案”。

2024-04-19

浙江去九宮格講座绍兴:千年黄酒的新时尚_中国网

3月15日,在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的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酿酒小班教學师傅给春榨结束的黄酒糊泥教學場地头封坛。

近年来,在黄酒家教主产聚會区浙江绍兴,黄酒产业在保留纯手工酿制技艺的基础上,开始向智能化生产迈进,逐步实现酿造智能化、储存智慧化、勾调数字化、物流无人化。与此同时,结合国潮,越来越多终端店铺推出黄酒奶茶、黄酒咖啡、黄酒布丁等创意會議室出租饮品、美食,消费场景和包装愈发年轻态。

2023年绍兴市规上黄酒生产企业的总营收和利润实现双增长,黄酒衍生品也成为古城旅游消费的一大热点。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九宮格 >  

2024-04-19

跨越2236公里的山海情_查包養app中国乡村振兴在线_国家乡村振兴信息门户

2236公里,这是从厦门大学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关桥乡关桥中学的距离。

从山到海,厦门大学的学子与西海固有着长达20余年的双向奔赴的约定。而他们,也只是全国25551名研究生支教团队员的一个缩影。

1998年,厦门大学等22所中国高校共同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以“志愿+接力”的方式,到中西部地区县乡中小学支教,同时推动校地共建,助力当地脱贫。时至今日,已经有218所中国优秀高校参与到这项持续实施时间长、参与人数多、国家支持力度大、示范效应显著的志愿服务项目中。

7月23日,2022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主题论坛上,厦门大学第9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师林杨琼向世界青年分享了自己跨越2236公里的“山海情”。

西海固地区,曾被联合国定义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在15年前,林杨琼曾到这个地区的关桥中学支教一年。

“老师,你觉得厦门和这里,哪儿更好?”在支教的第一堂课上,学生们这样问林杨琼。她愣住了。2004年,厦门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而窗外的操场黄沙漫天。看着孩子们明亮期待的眼神,她只能说:“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这里是你们的家乡,以后也是我的第二故乡,让我们一起努力,来把它建设得更好吧!”

为了做好支教工作,每个周末,她和队员都会带上干粮,走上一整天,去学校沿途的村镇走访家庭困难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得最多的不是交流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而是劝说孩子们的父母同意他们继续读书。

“我再次开始怀疑我们支教的意义,真的能为这个地方带来改变吗?”林杨琼也曾有过动摇。

改变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于是,他们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尝包養行情包養網着和当地老师一起去做一些改变,去打开教育的其他可能。他们为孩子们征订了书籍和报纸,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设置了周末的学习兴趣小组;把游戏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尝试分组讨论,锻炼批判思维;把缺老师的体育课开起来,把舞蹈融入美育课堂。

“我们试着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相信的力量,让他们知道,即便没有依靠教育扭转整个人生,但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仍然可以给他们温暖、力量和方向,铺平他们走出去的道路。”林杨琼说。

在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中,一直流传着一个《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海水退潮后,大量的鱼被搁浅在沙滩上。一个小男孩见状,捡起鱼一条一条地往海里扔。有人劝他:“孩子,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谁在乎呢?”面对质疑,小男孩一边捡鱼一边回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正是秉持着“不放包養弃每一条小鱼,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信念,支教队员们利用节假日跑遍包養網了学校周边乡镇、走访各地爱心企业和热心校友,募集善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不以山海为远,不以时间为限,接力讲好“这条小鱼”的故事。

2014年,当时的支教队员给身患疾病的学生马娟筹集资金,带她到北京治病,并教她吹陶笛、包養網让她多交朋友。经过半年多的支持和陪伴,她的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还考上了心仪的高中。

“老师们给我讲了好多好多道理,让我觉得其实自己也没有那么差,就是以这种方式,我让自己真的活泼起来了,现在我的高中同学们也很喜欢我,所以我很感谢老师们。” 马娟说。

2020年6月15日,在我国南海的厦门大学“嘉庚”号科考船,通过视频直播为宁夏隆德县的孩子们带来的一堂“海洋大讲堂”,很多孩子第一次通过直播看见了大海。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第21届成员许继聪回忆道,“当时画面一出来,学生就集体哇了一声。然后,提问的时候大家都把手举得非常高。比如,有同学会问,无人机手臂在海洋中探测的时候,出现故障怎么办。”

借助先进的技术,像这样的“云课堂”更多地走入了西海固的各个学校。支教队员们还推出“艺术守望者”“七彩假期”等第二课堂活动,甚至在大山里为孩子们建了一个海洋标本馆。

不仅如此,厦大的支教老师们,“教会了我什么是社会责任感。”马小花说。这位林杨琼昔日的学生,考上厦门大学,本科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中学老师。她佩服厦大的支教老师们,也成了自己眼中的那群“他们”。

林杨琼说,在西海固,像马小花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通过接受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出大山,学成后又回到家乡继续贡献力量。“什么是优质的教育?即便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之后,我依然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义。它有千万种迷人的样子,而这一场持续了20多年的山海接力,一定是其中最美好的一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