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0

水立方再次为“星星的孩子”点亮查甜心寶貝包養網蓝灯_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徐林)3月31日,在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冰立方)第十四次举办“点亮蓝灯”活动,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公益倡导,提升社会对“星星的孩子”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为他们带来更多关爱和希望。

作为200包養8年北京夏奥会的精品场馆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经典改造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坚持推动公益事业,与公益组织共同为特殊群体提供良好环境,向社会传递“尊重不同,点亮希望”这一公益理念。“点亮蓝灯”公益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三年,是国家游泳中心携手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关爱孤独症群体的社会倡导类大型公益品牌项目。该项目通过在水立方这一“双奥”地标建筑“点亮蓝灯”的公益举措,倡导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特殊群体。

“水立方因爱而生,是由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位港澳台侨同胞捐资建设的,所以我们也一直立足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向整个社会去传播爱。”国家游泳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柳艳竹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她介绍,今年,国家游泳中心以“线上倡导”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活动,呼吁公众关爱孤独症群体。

国家游泳中心创新利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这一冬奥场馆,组织孤独症儿童家庭进行以冰壶体验为主题的家庭日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们通过冰上运动享受快乐亲子时光。图为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冰壶体验家庭日活动。[中国网/吴晓山摄]

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爱心市集,邀请爱心机构和人士进行爱心义卖,收入用于关注和关心特殊群体。 [中国网/吴晓山摄]

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看见•力量”主题交流会,各行业专家从教育、医疗、日常看护等角度分享各自的经验。[中国网/徐林摄]

国家游泳中心作为“点亮蓝灯”公益项目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将关爱孤独症儿童的爱心传播到全国更多的城市。活动联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中国网球公开赛中央球场(钻石球场)、以及上海、郑州、兰州、珠海包養網排名等地,通过点亮建筑体蓝色灯光和建筑外大屏幕播放的方式,携手更多城市和更多人群参与到“点亮蓝灯”关注孤独症群体的公益行动之中。图为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点亮蓝灯”活动。[中国网/吴晓山摄]

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爱在蓝天下”公益画展,将孤独症儿童的画作与自愈性画家的作品同台展示。这两种画作的相互融合和碰撞也会激发孤独症儿童的灵感,更好地帮助他们。[中国网/吴晓山摄]

在活动中,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王力芳说:“孤独症是一种疾病,但并不可怕,这些孩子有他们独特的表现和可爱之处包養網。我们走出医院,走向公众,走到普通人参与的场所来呼吁,这是有重要价值的。”她表示,运动对孤独症的康复有很好的效果,很多孤独症的孩子有多动的问题,感包養统训练可以促进手眼脑的配合,再加上小组课、游戏课等,通过表情、手势、眼神的训练也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王力芳针对大龄孤独症的养育和庇护性就业问题也进行了分享,进一步呼吁全社会对“星星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包容和体谅。

国家游泳中心公益大使、冰壶世界冠军王冰玉向媒体分享了她参与“点亮蓝灯”活动的感受:“我2019年开始参与这项活动,希望自己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之前,这些孩子参与过游泳、气排球项目,今年他们也体验了冰壶项目,孩子们玩得都很开心。我们也希望通过不同的运动来帮助这些孩子,促进他们的恢复,帮助他们更好地和外界交流和接触。”她还谈及了冰壶运动对孤独症孩子康复的独特作用,“通过手部对冰壶的触碰、投掷,感受力量的大小,可以促进这些孩子末梢神经的发育。冰壶运动还涉及一些战术,也可以让他们有一些思考,并以家庭的形式,和队友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场比赛,收获感很直接,这能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

北京慧灵家合社区家庭联合发起人孟郁是一名21岁孤独症男孩的父亲,多包養網次带孩子参与在水立方举办的活动。他说,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于孤独症这个终身障碍的意识有很大的提升,这得益于包括水立方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作为成年孤独症人士的家长,希望社会能关注到孩子们长大以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未来的监护、遗产的安全、未来的生活等。很多家长都在尝试推动大龄孤独症人士的社区化生活,按照正常化的理念,支持他们在原生社区生活,这一切还在探索中。”

2024-04-09

牵手十八载,汉藏两地共查包養網站育“格桑花”_中国乡村振兴在线_国家乡村振兴信息门户

每年6月,海拔3500米的玛曲高原上,格桑花漫山遍野。千里之外的会师圣地甘肃省会宁县,也有格桑次第开放。在藏族群众心中,这是一种寄予着希望的幸福花。

过去18年间,因为一项教育帮扶协议,会宁县已代培了273名玛曲学生。教师、学生、社会人士与这些藏族孩子建立了深厚情谊,彼此传递着格桑花“幸福吉祥”的美好寓意。

民族间融通联结的“黏合剂”

作为远近闻名的“状元县”,会宁县常年吸引省内外教育考察团“取经”。2004年,一支来自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队伍提出,希望与该县建立教育合作关系,选送藏族学生让会宁学校代为培养。

领队尕藏成来是甘肃省政协委员,也是玛曲县宗教界的知名人士,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就为当地民族教育事业四处奔走,在草原深处搭建帐篷学校、马背学校,还主动请缨担任曼日玛乡寄宿制学校名誉校长。

这份热忱,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经甘肃省教育厅和白银、甘南两地政府积极协调,2004年,会宁县与玛曲县达成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商定由玛曲县每年选派20名中小学生赴会宁县就读,首次合作期限为15年。会宁提供优质教育,玛曲每年资助40万元用于学生开销,并派驻生活老师、藏语老师为孩子们服务。

藏族同胞的信任,让会宁县骤感压力。时任会宁县教育局副局长王天杰记得,当时局里多次召集各中小学校长开会,对20名学生的分配、学校的软硬件配套设施进行商讨,详细到学生安排在哪所学校、哪个班级,选择谁当班主任……事无巨细,一一确认。

来会宁的玛曲县学生,被安排到会宁县北关小学、东关小学、会师中学、枝阳中学、思源中学等条件优越的学校插班就读。为解决玛曲包養县学生住宿困难,2010年,白银市、会宁县又出资建成代培学生宿舍,改善藏族师生的住宿生活环境。

宿舍内功能齐全,分为住宿区、学习区,还有就餐区、读书角;装修风格上,还保留了一些藏式元素,以慰藉孩子们的思乡之情。

点滴关爱也体现在孩子们步入校园的那一刻。北关小学副校长武强告诉记者,每年开学,校领导都会将藏族学生带到班主任面前,“哪个学生在哪个班、生活学习遇到哪些困难,大家一清二楚,随时沟通解决。”

初到会宁,玛曲学生英木嘉就感受到了这份关怀:教室都做了精心布置,黑板上写着“欢迎回家”4个大字;寝室内,他的床铺被拾掇得整齐温馨,窗台上摆放着一束鲜花,第一顿饭也是他在家乡就特别喜欢的土豆炖牛肉……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即将步入大学校园,自身的独立能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更要得到提升。因此,在会宁县读书的最后3年里,玛曲孩子要离开代培宿舍,住进校园。

会宁县教育部门对孩子们倾注的这些心血,玛曲人民铭记在心。王天杰曾多次带队去玛曲考察,他说,当地群众用最高礼遇对待他们,甚至有人走上百公里的路来敬献哈达,“教育成了民族间融通联结的‘黏合剂’”。

2020年,一期教育合作协议期限已满,玛曲与会宁又续签5年合作协议,手牵手迈步向前。

18年坚守助力玛曲学子成才

然而,离开熟悉的家乡和亲人,在会宁求学的玛曲学子还是会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在语言不通、学习上也找不到自信的‘过渡期’,就会像个刺猬一样,把自己‘蜷缩’起来。”英木嘉说。

有些孩子刚到会宁时,常常哭鼻子,偶尔还会撒泼耍赖,缠着父母,让他们来看自己。

为此,来会宁陪读的藏族老师想了不少法子。现任宿舍负责人贡去乎扎西是第一批来会宁的生活老师。他意识到,孩子们的不适,“不是因为学不好知识,而是因为没有家”。

于是,他将自己的定位从“老师”转变成“家长”。陪孩子们聊天、和学校的老师保持沟通、辅导孩子们做作业,此外,他也常常鼓励孩子们和小区居民、当地群众多接触。贡去乎扎西曾多次半夜送生病的孩子去医院,以监护人的身份签手术单。而他在家乡读书的孩子,却被同学误认为是“孤儿”。

原本在玛曲县城关小学任职的英木周被抽调到会宁18年了,从孩子们的“姐姐”变成了孩子们的“妈妈”,但她对学生的爱始终未减分毫。

起初,来会宁的老师少,生活条件差、没有厨师、没有保洁,她就主动承担这些工作。早上,抱着、拉着年龄小的孩子们去学校,接着扎进菜市场,为20多人准备一天的饭菜。听到孩子们念叨家里的美食,她也打电话问自己的妈妈,学着给孩子们做家乡美食。孩子们睡着了,她又抓紧时间搞卫生。

从2004年来会宁到2006年聘请工作人员、理顺宿舍的各项内务制度,这样连轴转的忙碌生活,英木周扛了1年半,练出了一手好厨艺,还养成了超强的时间观念、统筹能力。

老师的付出,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7岁的扎西昂毛记得,宿舍老师给她买过生日蛋糕,情绪不好时,也是老师的劝导让她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因为这些,她考入师范学校,大学毕业后,又毅然报考玛曲县河曲马场教学点的教师岗位,将自己曾经感受到的爱传递下去。

“爱孩子”成了英木周、贡去乎扎西身上的勋章,也成了他们的“羁绊”。前几年,他们有机会回玛曲县城工作,但看到孩子们不舍的眼泪,他们又决定留下来。

书写“汉藏一家亲”的教育帮扶故事

在会宁县中小学的校园里,老师同样将这些藏族孩子当成“儿女”。

在兰州财经大学读书的旦增闹藏至今都记得,他在北关小学读书时,班主任王芳霞一到节假日就领他去家里吃饭,课后耐心给他辅导功课。一次,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时,王老师发现他节奏感强,有打鼓的天赋,还自掏腰包给他报了特长班。

现在,旦增闹藏是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一员,经常表演架子鼓。他还加入了学校的民族协会,讲述“汉藏一家亲”的动人故事。

7岁的扎西东知去年才来会宁,普通话不流利,很多时候直接用“不知道”来回答问题,语文老师张瑜会减缓语速、换成更通俗易懂的话语和他交流,课后还带他去玩七巧板、跳绳,鼓励他多练习普通话。

在思源中学,老师总结出“包養網平等对待”“重点帮助”“友好结对”等一系列方法。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陶铭航注意到班里的藏族孩子喜欢打篮球,他也陪着打球,并且鼓励孩子们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光。开班会课、办板报,也会以“民族团结”为主题,让藏族孩子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

杨瑶草在家乡读小学时,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但在会宁,她很快被当地同学比了下去,这让她颇为慌张。老师找到症结所在,推荐杨瑶草参加了学校的心理社团。通过学习心理知识、参与心理小游戏、参演心理剧等,杨瑶草开解了心结,脸上的笑容多了,成绩也稳步提升。

类似的社团在思源中学还有10多个,每个民族的孩子都踊跃参加。思源中学校长王正辉解释说,社团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孩子因为兴趣爱好结识,融为一体,比简单灌输“民族团结”的概念更有用,“做人诚实、学会感恩、学习上进”的育人目标也更容易实现。

他们正在成为建设草原的栋梁

18年赓续接力,会宁革命老区与甘南涉藏民族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用生动实践播撒了民族团结的种子。截至目前,会宁代培的玛曲学生中已有134名学生考上大学,90多名已经就业和自主创业,中考入学率也在90%以上。

孩子们的成长,是老师最骄傲的事情。有老师写道:“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包養網见地,有了永恒;就像藏族男孩索南达吉遇见了我们班,就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我们班遇见了索南达吉,才成为更好的班集体”。

会宁学子在和玛曲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了解到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学习藏族同学身上的优秀品质。

在好朋友王泽洋眼中,藏族同学久麦是一个乐观、阳光的人。文言文背不会,他就比别人花更多时间去死磕,他还任劳任怨,主动打扫水房,对老师同学也特别礼貌。

“和他在一起,我有踏实的感觉。”王泽洋说,他和久麦做了6年同学,也是篮球队队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还将久麦带到自己家里,一起学习生活,早已像家人一般亲近。

不少玛曲的孩子会用“幸运儿”自比,觉得在会宁享受的优质教育,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一个玛曲女孩告诉记者,在会宁读书时,她耳濡目染会宁同学的刻苦,也变得更加有毅力,找工作时,即使失败,也会提醒自己咬牙坚持,更加努力。

已经在读大学的切江吉说,她在会宁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拼搏。在大学里,这些经历使她成为“佼佼者”。

感恩也是这段会宁的学习经历在玛曲孩子身上留下的烙印。有老师记得,寒假后,班上的藏族小女孩像捧着宝贝似的递过一袋酥油。原来,是孩子发现她嗓子不好后,特意请妈妈熬制的。

才上三年级的仁增道旦道吉则列出“医生”“警察”“老师”3个职业选项,他还不太了解这些职业包養的具体内容,却很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民族和文化的交融也成为孩子们思考的议题。明年高考,包養網排名扎西卓玛决定报考传媒类专业,她感恩会宁,也感恩家乡为她提供外出就读的机会,认为自己“去的地方不一样、见的世界不一样,人生也不一样”。她希望将来做一名纪录片导演,去探究本民族文化的奥秘,并且将这些传播开来,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经过在会宁的苦读,玛曲孩子中出了不少人才,现在他们成为建设草原的栋梁”,贡去乎扎西乐于看到这样的结果。在他眼中,这些孩子走出草原,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既是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更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最美丽的“格桑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通讯员 王双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04-09

水立方再查覓包養價格次为“星星的孩子”点亮蓝灯_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徐林)3月31日,在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冰立方)第十四次举办“点亮蓝灯”活动,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公益倡导,提升社会对“星星的孩子”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为他们带来更多关爱和希望。

作为2008年北京夏奥会的精品场馆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经典改包養造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坚持推动公益事业,与公益组织共同为特殊群体提供良好环境,向社会传递“尊重不同,点亮希望”这一公益理念。“点亮蓝灯”公益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三年,是国家游泳中心携手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关爱孤独症群体的社会倡导类大型公益品牌项目。该项目通过在水立方这一“双奥”地标建筑“点亮蓝灯”的公益举措,倡导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特殊群体。

“水立方因爱而生,是由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位港澳台侨同胞捐资建设的,所以我们也一直立足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向整个社会去传播爱。”国家游泳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柳艳竹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她介绍,今年,国家游泳中心以“线上倡导”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活动,呼吁公众关爱孤独症群体。

国家游泳中心创新利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这一冬奥场馆,组织孤独症儿童家庭进行以冰壶体验为主题的家庭日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们通过冰上运动享受快乐亲子时光。图为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冰壶体验家庭日活动。[中国网/吴晓山摄]

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爱心市集,邀请爱心机构和人士进行爱心义卖,收入用于关注和关心特殊群体。 [中国网/吴晓山摄]

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看见•力量”主题交流会,各行业专家从教育、医疗、日常看护等角度分享各自的经验。[中国网/徐林摄]

国家游泳中心作为“点亮蓝灯”公益项目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将关爱孤独症儿童的爱心传播到全国更多的城市。活动联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中国网球公开赛中央球场(钻石球场)、以及上海、郑州、兰州、珠海等地,通过点亮建筑体蓝色灯光和建筑外大屏幕播放的方式,携手更多城市和更多人群参与到“点亮蓝灯”关注孤独症群体的公益行动之中。图为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点亮蓝灯”活动。[中国网/吴晓山摄]

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爱在蓝天下”公益画展,将孤独症儿童的画作与自愈性画家的作品同台展示。这两种画作的相互融合和碰撞也会激发孤独症儿童的灵感,更好地帮助他们。[中国网/吴晓山摄]

在活动中,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包養網会长包養行情王力芳说:“孤独症是一种疾病,但并不可怕,这些孩子有他们独特的表现和可爱之处。我们走出医院,走向公众,走到普通人参与的场所来呼吁,这是有重要价值的。”她表示,运动对孤独症的康复有很好的效果,很多孤独症的孩子有多动的问题,感统训练可以促进手眼脑的配合,再加上小组课、游戏课等,通过表情、手势、眼神的训练也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王力芳针对大龄孤独症的养育和庇护性就业问题也进行了分享,进一步呼吁全社会对“星星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包容和体谅。

国家游泳中心公益大使、冰壶世界冠军王冰玉向媒体分享了她参与“点亮蓝灯”活动的感受:“我2019年开始参与这项活动,希望自己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之前,这些孩子参与过游泳、气排球项目,今年他们也体验了冰壶项目,孩子们玩得都很开心。我们也希望通过不同的运动来帮助这些孩子,促进他们的恢复,帮助他们更好地和外界交流和接触。”她还谈及了冰壶运动对孤独症孩子康复的独特作用,“通过手部对冰壶的触碰、投掷,感受力量的大小,可以促进这些孩子末梢神经的发育。冰壶运动还涉及一些战术,也可以让他们有一些思考,并以家庭的形式,和队友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场比赛,收获感很直接,这能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

北京慧灵家合社区家庭联合发起人孟郁是一名21岁孤独症男孩的父亲,多次带孩子参与在水立方举办的活动。他说,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于孤独症这个终身障碍的意识有很大的提升,这得益于包括水立方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作为成年孤独症人士的家长,希望社会能关注到孩子们长大以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未来的监护、遗产的安全、未来的生活等。很多家长都在尝试推动大龄孤独症人士的社区化生活包養,按照正常化的理念,支持他们在原生社区生活,这一切还在探索中。”

2024-04-08

牵手十八载,汉藏两地共育“格桑花”_中国乡村振兴在线_国家乡村振兴信查包養網站息门户

每年6月,海拔3500米的玛曲高原上,格桑花漫山遍野。千里之外的会师圣地甘肃省会宁县,也有格桑次第开放。在藏族群众心中,这是一种寄予着希望的幸福花。

过去18年间,因为一项教育帮扶协议,会宁县已代培了273名玛曲学生。教师、学生、社会人士与这些藏族孩子建立了深厚情谊,彼此传递着格桑花“幸福吉祥”的美好寓意。

民族间融通联结的“黏合剂”

作为远近闻名的“状元县”,会宁县常年吸引省内外教育考察团“取经”。2004年,一支来自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队伍提出,希望与该县建立教育合作关系,选送藏族学生让会宁学校代为培养。

领队尕藏成来是甘肃省政协委员,也是玛曲县宗教界的知名人士,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就为当地民族教育事业四处奔走,在草原深处搭建帐篷学校、马背学校,还主动请缨担任曼日玛乡寄宿制学校名誉校长。

这份热忱,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经甘肃省教育厅和白银、甘南两地政府积极协调,2004年,会宁县与玛曲县达成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商定由玛曲县每年选派20名中小学生赴会宁县就读,首次合作期限为15年。会宁提供优质教育,玛曲每年资助40万元用于学生开销,并派驻生活老师、藏语老师为孩子们服务。

藏族同胞的信任,让会宁县骤感压力。时任会宁县教育局副局长王天杰记得,当时局里多次召集各中小学校长开会,对20名学生的分配、学校的软硬件配套设施进行商讨,详细到学生安排在哪所学校、哪个班级,选择谁当班主任……事无巨细,一一确认。

来会宁的玛曲县学生,被安排到会宁县北关小学、东关小学、会师中学、枝阳中学、思源中学等条件优越的学校插班就读。为解决玛曲县学生住宿困难,2010年,白银市、会宁县又出资建成代培学生宿舍,改善藏族师生的住宿生活环境。

宿舍内功能齐全,分为住宿区、学习区,还有就餐区、读书角;装修风格上,还保留了一些藏式元素,以慰藉孩子们的思乡之情。

点滴关爱也体现在孩子们步入校园的那包養網一刻。北关小学副校长武强告诉记者,每年开学,校领导都会将藏族学生带到班主任面前,“哪个学生在哪个班、生活学习遇到哪些困难,大家一清二楚,随时沟通解决。”

初到会宁,玛曲学生英木嘉就感受到了这份关怀:教室都做了精心布置,黑板上写着“欢迎回家”4个大字;寝室内,他的床铺被拾掇得整齐温馨,窗台上摆放着一束鲜花,第一顿饭也是他在家乡就特别喜欢的土豆炖牛肉……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即将步入大学校园,自身的独立能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更要得到提升。因此,在会宁县读书的最后3年里,玛曲孩子要离开代培宿舍,住进校园。

会宁县教育部门对孩子们倾注的这些心血,玛曲人民铭记在心。王天杰曾多次带队去玛曲考察,他说,当地群众用最高礼遇对待他们,甚至有人走上百公里的路来敬献哈达,“教育成了民族间融通联结的‘黏合剂’”。

2020年,一期教育合作协议期限已满,玛曲与会宁又续签5年合作协议,手牵手迈步向前。

18年坚守助力玛曲学子成才

然而,离开熟悉的家乡和亲人,在会宁求学的玛曲学子还是会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在语言不通、学习上也找不到自信的‘过渡期’,就会像个刺猬一样,把自己‘蜷缩’起来。”英木嘉说。

有些孩子刚到会宁时,常常哭鼻子,偶尔还会撒泼耍赖,缠着父母,让他们来看自己。

为此,来会宁陪读的藏族老师想了不少法子。现任宿舍负责人贡去乎扎西是第一批来会宁的生活老师。他意识到,孩子们的不适,“不是因为学不好知识,而是因为没有家”。

于是,他将自己的定位从“老师”转变成“家长”。陪孩子们聊天、和学校的老师保持沟通、辅导孩子们做作业,此外,他也常常鼓励孩子们和小区居民、当地群众多接触。贡去乎扎西曾多次半夜送生病的孩子去医院,以监护人的身份签手术单。而他在家乡读书的孩子,却被同学误认为是“孤儿”。

原本在玛曲县城关小学任职的英木周被抽调到会宁18年了,从孩子们的“姐姐”变成了孩子们的“妈妈”,但她对学生的爱始终未减分毫。

起初,来会宁的老师少,生活条件差、没有厨师、没有保洁,她就主动承担这些工作。早上,抱着、拉着年龄小的孩子们去学校,接着扎进菜市场,为20多人准备一天的饭菜。听到孩子们念叨家里的美食,她也打电话问自己的妈妈,学着给孩子们做家乡美食。孩子们睡着了,她又抓紧时间搞卫生。

从2004年来会宁到2006年聘请工作人员、理顺宿舍的各项内务制度,这样连轴转的忙碌生活,英木周扛了1年半,练出了一手好厨艺,还养成了超强的时间观念、统筹能力。

老师的付出,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7岁的扎西昂毛记得,宿舍老师给她买过生日蛋糕,情绪不好时,也是老师的劝导让她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因为这些,她考入师范学校,大学毕业后,又毅然报考玛曲县河曲马场教学点的教师包養網岗位,将自己曾经感受到的爱传递下去。

“爱孩子”成了英木周、贡去乎扎西身上的勋章,也成了他们的“羁绊”。前几年,他们有机会回玛曲县城工作,但看到孩子们不舍的眼泪,他们又决定留下来。

书写“汉藏一家亲”的教育帮扶故事

在会宁县中小学的校园里,老师同样将这些藏族孩子当成“儿女”。

在兰州财经大学读书的旦增闹藏至今都记得,他在北关小学读书时,班主任王芳霞一到节假日就领他去家里吃饭,课后耐心给他辅导功课。一次,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时,王老师发现他节奏感强,有打鼓的天赋,还自掏腰包给他报了特长班。

现在,旦增闹藏是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一员,经常表演架子鼓。他还加入了学校的民族协会,讲述“汉藏一家亲”的动人故事。

7岁的扎西东知去年才来会宁,普通话不流利,很多时候直接用“不知道”来回答问题,语文老师张瑜会减缓语速、换成更通俗易懂的话语和他交流,课后还带他去玩七巧板、跳绳,鼓励他多练习普通话。

在思源中学,老师总结出“平等对待”“重点帮助”“友好结对”等一系列方法。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陶铭航注意到班里的藏族孩子喜欢打篮球,他也陪着打球,并且鼓励孩子们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光。开班会课、办板报,也会以“民族团结”为主题,让藏族孩子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

杨瑶草在家乡读小学时,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但在会宁,她很快被当地同学比了下去,这让她颇为慌张。老师找到症结所在,推荐杨瑶草参加了学校的心理社团。通过学习心理知识、参与心理小游戏、参演心理剧等,杨瑶草开解了心结,脸上的笑容多了,成绩也稳步提升。

类似的社团在思源中学还有10多个,每个民族的孩子都踊跃参加。思源中学校长王正辉解释说,社团里,不同地区、不同民包養網族的孩子因为兴趣爱好结识,融为一体,比简单灌输“民族团结”的概念更有用,“做人诚实、学会感恩、学习上进”的育人目标也更容易实现。

他们正在成为建设草原的栋梁

18年赓续接力,会宁革命老区与甘南涉藏民族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用生动实践播撒了民族团结的种子。截至目前,会宁代培的玛曲学生中已有134名学生考上大学,90多名已经就业和自主创业,中考入学率也在90%以上。

孩子们的成长,是老师最骄傲的事情。有老师写道:“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就像藏族男孩索南达吉遇见了我们班,就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我们班遇见了索南达吉,才成为更好的班集体”。

会宁学子在和玛曲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了解到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学习藏族同学身上的优秀品质。

在好朋友王泽洋眼中,藏族同学久麦是一个乐观、阳光的人。文言文背不会,他就比别人花更多时间去死磕,他还任劳任怨,主动打扫水房,对老师同学也特别礼貌。

“和他在一起,我有踏实的感觉。”王泽洋说,他和久麦做了6年同学,也是篮球队队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还将久麦带到自己家里,一起学习生活,早已像家人一般亲近。

不少玛曲的孩子会用“幸运儿”自比,觉得在会宁享受的优质教育,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一个玛包養曲女孩告诉记者,在会宁读书时,她耳濡目染会宁同学的刻苦,也变得更加有毅力,找工作时,即使失败,也会提醒自己咬牙坚持,更加努力。

已经在读大学的切江吉说,她在会宁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拼搏。在大学里,这些经历使她成为“佼佼者”。

感恩也是这段会宁的学习经历在玛曲孩子身上留下的烙印。有老师记得,寒假后,班上的藏族小女孩像捧着宝贝似的递过一袋酥油。原来,是孩子发现她嗓子不好后,特意请妈妈熬制的。

才上三年级的仁增道旦道吉则列出“医生”“警察”“老师”3个职业选项,他还不太了解这些职业的具体内容,却很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民族和文化的交融也成为孩子们思考的议题。明年高考,扎西卓玛决定报考传媒类专业,她感恩会宁,也感恩家乡为她提供外出就读的机会,认为自己“去的地方不一样、见的世界不一样,人生也不一样”。她希望将来做一名纪录片导演,去探究本民族文化的奥秘,并且将这些传播开来,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经过在会宁的苦读,玛曲孩子中出了不少人才,现在他们成为建设草原的栋梁”,贡去乎扎西乐于看到这样的结果。在他眼中,这些孩子走出草原,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既是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更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最美丽的“格桑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包養通讯员 王双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04-08

牵手十八载,汉藏两地共育“格桑花”_中国乡村振兴在线_国家乡查甜心包養網村振兴信息门户

每年6月,海拔3500米的玛曲高原上,格桑花漫山遍野。千里之外的会师圣地甘肃省会宁县,也有格桑次第开放。在藏族群众心中,这是一种寄予着希望的幸福花。

过去18年间,因为一项教育帮扶协议,会宁县已代培了273名玛包養曲学生。教师、学生、社会人士与这些藏族孩子建立了深厚情谊,彼此传递着格桑花“幸福吉祥”的美好寓意。

民族间融通联结的“黏合剂”

作为远近闻名的“状元县”,会宁县常年吸引省内外教育考察团“取经”。2004年,一支来自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队伍提出,希望与该县建立教育合作关系,选送藏族学生让会宁学校代为培养。

领队尕藏成来是甘肃省政协委员,也是玛曲县宗教界的知名人士,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就为当地民族教育事业四处奔走,在草原深处搭建帐篷学校、马背学校,还主动请缨担任曼日玛乡寄宿制学校名誉校长。

这份热忱,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经甘肃省教育厅和白银、甘南两地政府积极协调,2004年,会宁县与玛曲县达成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商定由玛曲县每年选派20名中小学生赴会宁县就读,首次合作期限为15年。会宁提供优质教育,玛曲每年资助40万元用于学生开销,并派驻生活老师、藏语老师为孩子们服务。

藏族同胞的信任,让会宁县骤感压力。时任会宁县教育局副局长王天杰记得,当时局里多次召集各中小学校长开会,对20名学生的分配、学校的软硬件配套设施进行商讨,详细到学生安排在哪所学校、哪个班级,选择谁当班主任……事无巨细,一一确认。

来会宁的玛曲县学生,被安排到会宁县北关小学、东关小学、会师中学、枝阳中学、思源中学等条件优越的学校插班就读。为解决玛曲县学生住宿困难,2010年,白银市、包養網会宁县又出资建成代培学生宿舍,改善藏族师生的住宿生活环境。

宿舍内功能齐全,分为住宿区、学习区,还有就餐区、读书角;装修风格上,还保留了一些藏式元素,以慰藉孩子们的思乡之情。

点滴关爱也体现在孩子们步入校园的那一刻。北关小学副校长武强告诉记者,每年开学,校领导都会将藏族学生带到班主任面前,“哪个学生在哪个班、生活学习遇到哪些困难,大家一清二楚,随时沟通解决。”

初到会宁,玛曲学生英木嘉就感受到了这份关怀:教室都做了精心布置,黑板上写着“欢迎回家”4个大字;寝室内,他的床铺被拾掇得整齐温馨,窗台上摆放着一束鲜花,第一顿饭也是他在家乡就特别喜欢的土豆炖牛肉……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即将步入大学校园,自身的独立能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更要得到提升。因此,在会宁县读书的最后3年里,玛曲孩子要离开代培宿舍,住进校园。

会宁县教育部门对孩子们倾注的这些心血,玛曲人民铭记在心。王天杰曾多次带队去玛曲考察,他说,当地群众用最高礼遇对待他们,甚至有人走上百公里的路来敬献哈达,“教育成了民族间融通联结的‘黏合剂’”。

2020年,一期教育合作协议期限已满,玛曲与会宁又续签5年合作协议,手牵手迈步向前。

18年坚守助力玛曲学子成才

然而,离开熟悉的家乡和亲人,在会宁求学的玛曲学子还是会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在语言不通、学习上也找不到自信的‘过渡期’,就会像个刺猬一样,把自己‘蜷缩’起来。”英木嘉说。

有些孩子刚到会宁时,常常哭鼻子,偶尔还会撒泼耍赖,缠着父母,让他们来看自己。

为此,来会宁陪读的藏族老师想了不少法子。现任宿舍负责人贡去乎扎西是第一批来会宁的生活老师。他意识到,孩子们的不适,“不是因为学不好知识,而是因为没有家”。

于是,他将自己的定位从“老师”转变成“家长”。陪孩子们聊天、和学校的老师保持沟通、辅导孩子们做作业,此外,他也常常鼓励孩子们和小区居民、当地群众多接触。贡去乎扎西曾多次半夜送生病的孩子去医院,以监护人的身份签手术单。而他在家乡读书的孩子,却被同学误认为是“孤儿”。

原本在玛曲县城关小学任职的英木周被抽调到会宁18年了,从孩子们的“姐姐”变成了孩子们的“妈妈”,但她对学生的爱始终未减分毫。

起初,来会宁的老师少,生活条件差、没有厨师、没有保洁,她就主动承担这些工作。早上,抱着、拉着年龄小的孩子们去学校,接着扎进菜市场,为20多人准备一天的饭菜。听到孩子们念叨家里的美食,她也打电话问自己的妈妈,学着给孩子们做家乡美食。孩子们睡着了,她又抓紧时间搞卫生。

从2004年来会宁到2006年聘请工作人员、理顺宿舍的各项内务制度,这样连轴转的忙碌生活,英木周扛了1年半,练出了一手好厨艺,还养成了超强的时间观念、统筹能力。

老师的付出,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7岁的扎西昂毛记得,宿舍老师给她买过生日蛋糕,情绪不好时,也是老师的劝导让她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包養網因为这些,她考入师范学校,大学毕业后,又毅然报考玛曲县河曲马场教学点的教师岗位,将自己曾经感受到的爱传递下去。

“爱孩子”成了英木周、贡去乎扎西身上的勋章,也成了他们的“羁绊”。前几年,他们有机会回玛曲县城工作,但看到孩子们不舍的眼泪,他们又决定留下来。

书写“汉藏一家亲”的教育帮扶故事

在会宁县中小学的校园里,老师同样将这些藏族孩子当成“儿女”。

在兰州财经大学读书的旦增闹藏至今都记得,他在北关小学读书时,班主任王芳霞一到节假日就领他去家里吃饭,课后耐心给他辅导功课。一次,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时,王老师发现他节奏感强,有打鼓的天赋,还自掏腰包给他报了特长班。

现在,旦增闹藏是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一员,经常表演架子鼓。他还加入了学校的民族协会,讲述“汉藏一家亲”的动人故事。

7岁的扎西东知去年才来会宁,普通话不流利,很多时候直接用“不知道”来回答问题,语文老师张瑜会减缓语速、换成更通俗易懂的话语和他交流,课后还带他去玩七巧板、跳绳,鼓励他多练习普通话。

在思源中学,老师总结出“平等对待”“重点帮助”“友好结对”等一系列方法。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陶铭航注意到班里的藏族孩子喜欢打篮球,他也陪着打球,并且鼓励孩子们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光。开班会课、办板报,也会以“民族团结”为主题,让藏族孩子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

杨瑶草在家乡读小学时,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但在会宁,她很快被当地同学比了下去,这让她颇为慌张。老师找到症结所在,推荐杨瑶草参加了学校的心理社团。通过学习心理知识、参与心理小游戏、参演心理剧等,杨瑶草开解了心结,脸上的笑容多了,成绩也稳步提升。

类似的社团在思源中学还有10多个,每个民族的孩子都踊跃参加。思源中学校长王正辉解释说,社团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孩子因为兴趣爱好结识,融为一体,比简单灌输“民族团结”的概念更有用,“做人诚实、学会感恩、学习上进”的育人目标也更容易实现。

他们正在成为建设草原的栋梁

18年赓续接力,会宁革命老区与甘南涉藏民族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用生动实践播撒了民族团结的种子。截至目前,会宁代培的玛曲学生中已有134包養平台推薦名学生考上大学,90多名已经就业和自主创业,中考入学率也在90%以上。

孩子们的成长,是老师最骄傲的事情。有老师写道:“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就像藏族男孩索南达吉遇见了我们班,就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我们班遇见了索南达吉,才成为更好的班集体”。

会宁学子在和玛曲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了解到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学习藏族同学身上的优秀品质。

在好朋友王泽洋眼中,藏族同学久麦是一个乐观、阳光的人。文言文背不会,他就比别人花更多时间去死磕,他还任劳任怨,主动打扫水房,对老师同学也特别礼貌。

“和他在一起,我有踏实的感觉。”王泽洋说,他和久麦做了6年同学,也是篮球队队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还将久麦带到自己家里,一起学习生活,早已像家人一般亲近。

不少玛曲的孩子会用“幸运儿”自比,觉得在会宁享受的优质教育,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一个玛曲女孩告诉记者,在会宁读书时,她耳濡目染会宁同学的刻苦,也变得更加有毅力,找工作时,即使失败,也会提醒自己咬牙坚持,更加努力。

已经在读大学的切江吉说,她在会宁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拼搏。在大学里,这些经历使她成为“佼佼者”。

感恩也是这段会宁的学习经历在玛曲孩子身上留下的烙印。有老师记得,寒假后,班上的藏族小女孩像捧着宝贝似的递过一袋酥油。原来,是孩子发现她嗓子不好后,特意请妈妈熬制的。

才上三年级的仁增道旦道吉则列出“医生”“警察”“老师”3个职业选项,他还不太了解这些职业的具体内容,却很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民族和文化的交融也成为孩子们思考的议题。明年高考,扎西卓玛决定报考传媒类专业,她感恩会宁,也感恩家乡为她提供外出就读的机会,认为自己“去的地方不一样、见的世界不一样,人生也不一样”。她希望将来做一名纪录片导演,去探究本民族文化的奥秘,并且将这些传播开来,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经过在会宁的苦读,玛曲孩子中出了不少人才,现在他们成为建设草原的栋梁”,贡去乎扎西乐于看到这样的结果。在他眼中,这些孩子走出草原,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既是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更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最美丽的“格桑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通讯员 王双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04-08

水立方再次为“星星的孩子”点亮查甜心包養網蓝灯_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徐林)3月31日,在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冰立方)第十四次举办“点亮蓝灯”活动,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公益倡导,提升社会对“星星的孩子”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为他们带来更多关爱和希望。

作为2008年北京夏奥会的精品场馆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经典改造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坚持推动公益事业,与公益组织共同为特殊群体提供良好环境,向社会传递“尊重不同,点亮希望”这一公益理念。“点亮蓝灯”公益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三年,是国家游泳中心携手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关爱孤独症群体的社会倡导类大型公益品牌项目。该项目通过在水立方这一“双奥”地标建筑“包養網点亮蓝灯”的公益举措,倡导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特殊群体。

“水立方因爱而生,是由107个包養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位港澳台侨同胞捐资建设的,所以我们也一直立足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向整个社会去传播爱。”国家游泳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柳艳竹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她介绍,今年,国家游泳中心以“线上倡导”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活动,呼吁公众关爱孤独症群体。

国家游泳中心创新利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这一冬奥场馆,组织孤独症儿童家庭进行以冰壶体验为主题的家庭日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们通过冰上运动享受快乐亲子时光。图为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冰壶体验家庭日活动。[中国网/吴晓山摄]

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爱心市集,邀请爱心机构和人士进行爱心义卖,收入用于关注和关心特殊群体。 [中国网/吴晓山摄]

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看见•力量”主题交流会,各行业专家从教育、医疗、日常看护等角度分享各自的经验。[中国网/徐林摄]

国家游泳中心作为“点亮蓝灯”公益项目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将关爱孤独症儿童的爱心传播到全国更多的城市。活动联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中国网球公开赛中央球场(钻石球场)、以及上海、郑州、兰州、珠海等地,通过点亮建筑体蓝色灯光和建筑外大屏幕播放的方式,携手更多城市和更多人群参与到“点亮蓝灯”关注孤独症群体的公益行动之中。图为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点亮蓝灯”活动。[中国网/吴晓山摄]

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爱在蓝天下”公益画展,将孤独症儿童包養網的画作与自愈性画家的作品同台展示。这两种画作的相互融合和碰撞也会激发孤独症儿童的灵感,更好地帮助他们。[中国网/吴晓山摄]

在活动中,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王力芳说:“孤独症是一种疾病,但并不可怕,这些孩子有他们独特的表现和可爱之处。我们走出医院,走向公众,走到普通人参与的场所来呼吁,这是有重要价值的。”她表示,运动对孤独症的康复有很好的效果,很多包養網孤独症的孩子有多动的问题,感统训练可以促进手眼脑的配合,再加上小组课、游戏课等,通过表情、手势、眼神的训练也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王力芳针对大龄孤独症的养育和庇护性就业问题也进行了分享,进一步呼吁全社会对“星星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包容和体谅。

国家游泳中心公益大使、冰壶世界冠军王冰玉向媒体分享了她参与“点亮蓝灯”活动的感受:“我2019年包養網开始参与这项活动,希望自己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之前,这些孩子参与过游泳、气排球项目,今年他们也体验了冰壶项目,孩子们玩得都很开心。我们也希望通过不同的运动来帮助这些孩子,促进他们的恢复,帮助他们更好地和外界交流和接触。”她还谈及了冰壶运动对孤独症孩子康复的独特作用,“通过手部对冰壶的触碰、投掷,感受力量的大小,可以促进这些孩子末梢神经的发育。冰壶运动还涉及一些战术,也可以让他们有一些思考,并以家庭的形式,和队友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场比赛,收获感很直接,这能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

北京慧灵家合社区家庭联合发起人孟郁是一名21岁孤独症男孩的父亲,多次带孩子参与在水立方举办的活动。他说,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于孤独症这个终身障碍的意识有很大的提升,这得益于包括水立方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作为成年孤独症人士的家长,希望社会能关注到孩子们长大以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未来的监护、遗产的安全、未来的生活等。很多家长都在尝试推动大龄孤独症人士的社区化生活,按照正常化的理念,支持他们在原生社区生活,这一切还在探索中。”

2024-04-08

水立方再次为“星星的孩子”查包養經驗点亮蓝灯_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徐林)3月31日,在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冰立方)第十四次举办“点亮蓝灯”活动,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公益倡导,提升社会对“星星的孩子”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为他们带来更多关爱和希望。

作为2008年北京包養網夏奥会的精品场馆和2022年北包養網京冬奥会的经典改造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坚持推动公益事业,与公益组织共同为特殊群体提供良好环境,向社会传递“尊重不同,点亮希望”这一公益理念。“点亮蓝灯”公益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三年,是国家游泳中心携手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关爱孤独症群体的社会倡导类大型公益品牌项目。该项目通过在水立方这一“双奥”地标建筑“点亮蓝灯”的公益举措,倡导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特殊群体。

“水立方因爱而生,是由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位港澳台侨同胞捐资建设的,所以我们也一直立足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向整个社会去传播爱。”国家游泳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柳艳竹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她介绍,今年,国家游泳中心以“线上倡导”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活动,呼吁公众关爱孤独症群体。

国家游泳中心创新利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这一冬奥场馆,组织孤独症儿童家庭进行以冰壶体验为主题的家庭日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们通过冰上运动享受快乐亲子时光。图为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冰壶体验家庭日活动。[中国网/吴晓山摄]

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爱心市集,邀请爱心机构和人士进行爱心义卖,收入用于关注和关心特殊群体。 [中国网/吴晓山摄]

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看见•力量”主题交流会,各行业专家从教育、医疗、日常看护等角度分享各自的经验。[中国网/徐林摄]

国家游泳中心作为“点亮蓝灯”公益项目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将关爱孤独症儿童的爱心传播到全国更多的城市。活动联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中国网球公开赛中央球场(钻包養網石球场)、以及上海、郑州、兰州、珠海等地,通过点亮建筑体蓝色灯光和建筑外大屏幕播放的方式,携手更多城市和更多人群参与到“点亮蓝灯”关注孤独症群体的公益行动之中。图为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点亮蓝灯”活动。[中国网/吴晓山摄]

2024年3月31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爱在蓝天下”公益画展,将孤独症儿童的画作与自愈性画家的作品同台展示。这两种画作的相互融合和碰撞也会激发孤独症儿童的灵感,更好地帮助他们。[中国网/吴晓山摄]

在活动中,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王力芳说:包養“孤独症是一种疾病,但并不可怕,这些孩子有他们独特的表现和可爱之处。我们走出医院,走向公众,走到普通人参与的场所来呼吁,这是有重要价值的。”她表示,运动对孤独症的康复有很好的效果,很多孤独症的孩子有多动的问题,感统训练可以促进手眼脑的配合,再加上小组课、游戏课等,通过表情、手势、眼神的训练也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王力芳针对大龄孤独症的养育和庇护性就业问题也进行了分享,进一步呼吁全社会对“星星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包容和体谅。

国家游泳中心公益大使、冰壶世界冠军王冰玉向媒体分享了她参与“点亮蓝灯”活动的感受:“我2019年开始参与这项活动,希望自己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之前,这些孩子参与过游泳、气排球项目,今年他们也体验了冰壶项目,孩子们玩得都很开心。我们也希望通过不同的运动来帮助这些孩子,促进他们的恢复,帮助他们更好地和外界交流和接触。”她还谈及了冰壶运动对孤独症孩子康复的独特作用,“通过手部对冰壶的触碰、投掷,感受力量的大小,可以促进这些孩子末梢神经的发育。冰壶运动还涉及一些战术,也可以让他们有一些思考,并以家庭的形式,和队友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场比赛,收获感很直接,这能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

北京慧灵家合社区家庭联合发起人孟郁是一名21岁孤独症男孩的父亲,多次带孩子参与在水立方举办的活动。他说,近年来包養網,社会公众对于孤独症这个终身障碍的意识有很大的提升,这得益于包括水立方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作为成年孤独症人士的家长,希望社会能关注到孩子们长大以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未来的监护、遗产的安全、未来的生活等。很多家长都在尝试推动大龄孤独症人士的社区化生活,按照正常化的理念,支持他们在原生社区生活,这一切还在探索中。”

2024-04-08

查包養網心得乡村振兴里的春之声_中国网

春风千里,万物复苏。广袤田野上,春耕备耕忙。
  今年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第4年。
  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展如何?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新华社记者近日采访了来自脱贫地区的代表委员,听他们带来当地最新情况。

“不返贫,这条底线我们守住了”

在贵州乌蒙山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党总支书记肖军见证了陶营村这十几年的发展。
  “不返贫,这条底线我们守住了。目前全村脱贫户及监测户是74户,村里一方面继续实施产业覆盖带动,加强保障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就业,另一方面用好公益性岗位等,强化政策兜底。”肖军说。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
包養平台推薦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通过分析历年返贫致贫数据、剖析现实案例,发现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人员”最容易因病、因学、因灾等不可抗因素返贫致贫。为此,当地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首要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兴国县方太乡井口村党支部书记温善连深知防返贫工作的重要性。因为父母体弱多病,温善连一家在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她放弃在外发展机会回到家乡。
  在乡村干部、原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本人的共同努力下,温善连先后尝试了烟叶种植、禽类养殖产业,最终带着家人在2020年实现脱贫。
  “我们村有1709人,其中脱贫人口超过500人,如果遇到失业、疾病、灾害等情况,防返贫工作做得不到位,他们可能会再度陷入贫困。”温善连说,她和村干部每个月都会对全村村民开展集中排查,及早发现返贫致贫风险,了解村民是否有大额刚性支出或者突发意外等情况,及时跟进帮扶。
  2023年8月,温善连和村干部在摸排过程中发现,有一户村民的妻子因治疗癌症几乎花光积蓄,他自己又因糖尿病无法做重体力活,家里还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负担很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温善连立即组织村干部进行研判,认为这户村民存在致贫风险,在报上级部门批准后将其列入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帮扶。
  “现在这户村民的父母、妻子已被纳入农村低保,女儿可享受‘雨露计划’,每年可获得3000元助学补助。”温善连说,“我们还鼓励他家发展家禽养殖,每只鸡可补助10元。”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瑞金市委书记尹忠说,截至目前,瑞金市扎实推进防贫保险政策落实,为156户返贫致贫风险对象理赔526.58万元,及时化解突发困难群众返贫致贫风险隐患。
  数据显示,2023年,各地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超六成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已落实帮扶措施。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将信息拓展覆盖到全体农户,运用多部门大数据强化筛查预警,持续抓实抓细监测识别,加力加劲消除风险。

“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还能陪伴家人”

来北京开会前,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私营企业协会会长、东乡族自治县伊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忠山专门到合作社社员家中走访。开春是养羊的关键期,从羊羔的成活率,到羊圈里是否有取暖设施,张忠山边询问边记录。
  2017年,张忠山回家创业,将目光投向家乡有名的“东乡贡羊”,创办合作社,对传统养殖进行标准化管理,还将羊带进直播间。
  品牌打出去,名气响起来。如今已有70多户乡亲加入合作社。通过订单生产、集中采购饲草料、合作社分红等措施,每户每年可增收5000多元,还能额外享受政府相关政策补贴。
  “瑞金着力强化产业帮扶,在全市19个集中安置点建成以光伏电站、大棚蔬菜、水果种植为主的产业基地,依托本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充分挖掘各乡镇特色资源。”尹忠说,瑞金加强光伏帮扶电站管理,保障全市63兆瓦光伏电站的运行质量和发电效率,实现发电收益6575.45万元。
  乡村因产业而振兴,乡村因就业而兴旺。2023年,农业农村部门突出抓包養網好产业就业帮扶,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60%,脱贫县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总规模达到3396.9万人,超过年度任务目标377.7包養万人。
  “下庄村百姓以前只能种种地,现在特色产业、旅游,样样都做得很‘巴适’!”开春以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忙得“脚不沾地”:组织柑橘销售,敲定文旅产业新年发展计划,为参加全国两会做准备。
  “绝壁合围,形似天坑。”下庄村从村口到村里落差达1000多米,以前仅靠绝壁上的一条小路出村。在毛相林的带领下,村里人开凿出山路,路通了,在当地就业的机会来了。
  扎染人才袁孝鑫回来了,重拾百年前扎染技艺,开起扎染手工艺坊;在外搞过运输的黄全亚回来了,在村上文旅公司做起观光车司机,一个月稳定收入达4000元。今年春节,黄全亚迎娶了隔壁村的姑娘,经营起自己的小家庭。
  “村民可以在客房部做卫生、在食堂帮厨、当讲解员,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还能陪伴家人,下庄人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毛相林说。
  近年来,巫山县深化拓展鲁渝协作对口帮扶等机制,加强公益性岗位规范化管理,在乡村建设等项目中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促进更多脱贫群众务工就业,确保全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4.9万人。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我国将分类推进帮扶产业发展,组织脱贫地区以县为单位分类采取针对性措施,补上技术、设施、营销、人才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实实在在把产业提质增效搞上去。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围绕脱贫人口年度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的“硬任务”,力争实现脱贫人口就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路子有了,得鼓足干劲儿跑起来”

发展产业,培养人才,增强内生动力……聚焦今年两会,来自脱贫地区的代表委员们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充满期待。
  来自甘肃会宁的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柴守玺,这些年明显感受到家乡生态环境和乡村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将促进城乡融合,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人留在乡村。”
  “乡村振兴没有照搬照套的模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一定要因地制宜,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提出,要强化片区共建思维,探索以多个村庄为单位,打造联村特色产业,形成片区产业链。
  春节刚过,代村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在代村东南片区,一个集商贸、教育、康养、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田园新城”银湖活力区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与南部农企园产业群形成强大辐射带动优势,届时周边11个村庄、2.6万余农民将共享发展成果。
  几天前,全国人大代表、河包養網北省沽源县长梁乡大石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喜玲打开33寸的超大旅行箱,把两罐百合红茶用毛巾裹了又裹,郑重地和装订好的发言材料放在了一起。“想把村里生产的产品让大家尝尝。”
  2023年全国两会上,孙喜玲包養網提出了建立“脱贫地区帮扶人才库”的建议。2023年6月,大石砬村专家工作站成立,20余位来自京冀高校院所的专家成为大石砬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智囊团。有人才作支撑,依托百合、金莲花等花卉资源,大石砬村去年打造了霓裳花谷景区,百合花海成为游客打卡地。
  “村里百合的种植面积从800亩发展到近1500亩。路子有了,得鼓足干劲儿跑起来,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孙喜玲说。
  “过去发展动力不足,需要党员干部去动员。现在有了产业支撑,农村生活条件好了,主动想发展、谋发展的人多了。”肖军说,今年村里将夯实樱桃产业基础,提升玛瑙红樱桃的产量和品质。只有把群众的利益融入全村的发展中,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发展积极性。
  今年,张忠山带来了关于支持甘肃省临夏州发展牛羊全产业链的建议:“希望东乡羊肉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2024-04-08

锦绣中国年|各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祝去九宮格時租贺龙年新春_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中国甲辰龙年到来之际,许多国家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纷纷发表致辞,向中国人民及全球各地华侨华人致以新春祝小樹屋福。

法国总统马克龙10日在社交媒体上用中文表达了对农历新年的祝福。他说,祝愿全世界庆祝农历新年的朋友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龙年象征着创新和创意,我们在法国准备的精彩活动也正是如此!

泰国总理赛塔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贺词说:“农历春节是泰国华人和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在此我谨祝愿各位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祝愿新的一年将是繁荣、富裕的一年,财源滚滚,兴旺昌盛;祝愿泰中两国贸易与投资能够顺顺利利;祝愿两国互免签证政策能够促进两国间往来更加便利快捷。”他表示,泰国非常欢迎来自中国的朋友,希望两国之间的友情能够更进一步,“泰中亲九宮格如兄弟,亲如一家”。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农历大年初一通过南非总统府网站向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全球华侨华人致以节日问候。拉马福萨说,祝愿龙年象征的活力、希望和机遇遍及中国的广袤土地以及在南非和全世界的华侨华人。“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繁荣昌盛、不断创新,持续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在時租官网刊发新春贺词,向在日本生活工作的华侨华人以及全球各地喜迎春节的所有人致以新春问候。

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春节祝福,祝愿旅奥的华侨华人和所有庆祝中国新年的人们龙年吉祥、身体安康。

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日前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出席中国小樹屋新年庆祝活訪談动时说,期待塞中两国之间的“铁杆”友谊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进一步深化。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向中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同时也祝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更大講座的发展与成功。

斐济副总理兼贸易部长卡米卡米加11日在当地的新春团拜会上向中国人民送上龙年祝福。他表示,斐济是中国的好朋友,要学习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比如中国式现代化,相信龙年两国关系会更上一层楼。

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近日向中国人民和在丹麦的华侨华人致春节贺信。拉斯穆森在贺信中说,龙象征着领导力与繁荣,“我期待在龙年精神鼓舞下,进一步推动丹中关系向前发展。祝愿龙年为大家带来幸福与好运。龙年大吉!”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和执行主任娜塔莉娅·巴约纳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恭贺新春。波洛利卡什维利在贺词中说,在农历龙年来临之际,让我们展望前景,变“危”为“机”,共同推动旅游业繁荣复苏。巴约纳祝全球华人拥有一个欢快、祥和与繁荣的龙年。“龙代表着雄心、繁荣、鸿运和力量,并将大家凝聚在一起。这些价值观与我们旅游业完美契合。”

伊斯兰世界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萨利姆·马利克发贺信向中国人民致以新春问候。马利克说,愿这个特殊的日子满溢喜悦和健康,充满亲人的陪伴。伊斯兰世界教科文组织很高兴能和中国朋友共庆新春佳节。

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扎哈罗娃日前在“莫斯科的中国新年”活动上,用中文送上新年祝福。她说:“龙年快乐!祝我们的中国朋友们,新年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春节好。”

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州长瓦西里·奥尔洛夫在社交媒体上用中文向中国人民拜年。他说:“俄罗斯和中国有着深厚的友好关系,我们非常珍惜这份友谊。我谨代表阿穆尔州人民并以我个人名义,祝大家春交流节快乐!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家庭幸福、新春快乐!”

澳大利亚首都地区首席部长安德鲁·巴尔日前在堪培拉参加庆祝“2024年农历新年”活动的新闻发布会后说,祝每一个人都有快乐健康兴旺的龙年。

南非全国省级事务委员会副主席西尔维娅·卢卡斯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春节在全球拥有广泛影响力,祝愿中国人民吉祥如意。卢卡斯还用中文问候“春节快乐”。

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市长高斯以视频方式祝贺中国龙年新春。视频中,高斯用中文向中国人民致以新春问候,并表示乌中友谊万古长青,乌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绿色的小樹屋世界。(参与记者:唐霁、高博、郭丹、鲁向明、林浩、石中玉、胡加齐、和苗、霍晶、陈畅、章建华、张娜、王雷、王晓梅、刘春涛、刘昕宇、黄河、王钟毅、郭鑫惠)


2024-04-08

茶园里去九宮格聚會的新茶事——茶产业多元发展观察_中国网

春日茶园绿意浓。记者近日走访重庆、河南、安徽、云南等地发现,风景秀丽的茶园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踏青目的地,人们购买创意十足的茶产品,置身新颖的品茶场景,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茶文化,这些茶园里的新茶事不断推动茶产业多元发展。

茶旅融合:茶园变公园

見證茶采摘时,也是郊游踏青时。站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文新茶园的观景平台上,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茶园图映入眼帘:茶农们腰挎竹篓,摘取清香的嫩叶;游客们按下快门,捕捉春天的美好。

“你看茶山多美,满眼青绿,它不仅有经济价值,还有生态价值,茶旅融合发展是提升公司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文新说,去年文新茶园游客数约30万人次,期待今年突破50万人次。

茶园里的新茶事——茶产业多元发展观察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文新茶园的茶农在采茶。(受访者供图)

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在云南省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南糯山村,不少古茶树吐露嫩芽。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哈尼族风情,当地以茶为主题打造观光游、研学游,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培育了10余家民宿和23家农家乐,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产业升级。

通过茶旅融合,“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美好画卷在更多茶产区铺开。重庆市永川区依托茶园风景,推出茶主题品牌节会,从茶旅文化节到斗茶大会,吸引消费者走进茶园。目前永川区茶叶种植面积达11.15万亩,茶产业年产值约11.1亿元。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打造六安西茶谷主题公园,大力发展制茶品、观茶艺、听茶人说茶事等茶园旅游,越来越多农家乐挂起“茶体验”的招牌。

“可以期待,大别山将成为一座茶叶‘主题公园’,让茶业更好瑜伽場地成为大别山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绿色产业和特色产业。”金寨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卢万红说。

多元跨界:做活“茶业+”

茶,不仅是一片叶子、一口清香,还可以变身各种创新产品,打造不同消费场景。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茶业+”多业态发展,让茶产业释放出更多发展动能。

在重庆永川,新式茶饮、茶食品、茶日化用品和茶功能性产品等茶叶衍生品被不断开发出来,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永川秀芽啤酒、茶水豆花、茶系列护肤品……茶产品正走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永川秀芽啤酒将清新的茶叶香与小麦精酿啤酒丰富的麦芽果酯香融合,深受消费者喜爱,年销量可达200吨。”重庆市玉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茶园里的新茶事——茶产业多元发展观察

  4月2日,第二届“永川秀芽杯”川渝合作泸永江产业带采茶大赛

上,

选手在重庆市永川区永荣镇白云寺村乡村振兴就业园茶叶采摘区采茶。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信阳市市级茶艺非遗传承人杨静将茶产品创新融入非遗的传承与发扬。经常在茶山茶园茶室组织茶会活动的她,邀请年轻人体验茶香茶韵、学习茶艺,并一起开发茶叶的多种玩法,比如把鲜茶叶制进凉粉做成“茶冻”,将朗姆酒与毛尖茶混合研制新口味,许多年轻人慕名前来。

茶产品愈发多样,品茶场景也愈加丰富。相较传统茶馆的僻静,重庆连锁茶饮品牌苗品记选择在商圈等人流量大的醒目位置布店,便捷易得的品茶空间、丰富的茶品选择和清新潮流的新中式风格,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喝茶变成一件更接地气、更日常的活动,茶馆还会定期开设一時租空間些鉴茶课程,帮助我这样的‘小白’识茶品茶。”茶友张平中家教場地说,如今他更喜欢将朋友聚会安排在茶馆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富桥指出,茶产业多元发展应结合产区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开拓新业态新模式。例如,与特色小镇、个性定制、康养休闲、医疗健康等项目融合,引入工业旅游、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提高消费者参与度。同时,在项目设计上要以茶为核心,突出茶元素,打通体验与消费,实现以旅销茶。

保护传承:弘扬茶文化

走进重庆武隆区的白马茶叶基地,茶农们在千亩茶园里指尖飞舞,400名来自武隆的小学生跟随老师在田埂间穿梭,一场别开生面的茶文化研学活动正在此开分享展。

白马山研学基地2021年正式开启。“孩子们在这九宮格里可以学习采茶、制茶、制陶、茶艺等课程。在提升茶产品知名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播茶文化。”重庆市赤茗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学平说。

茶园里的新茶事——茶产业多元发展观察

  白马山研学基地里,学生们正在参与“寻茶问陶”研学活动。(袁学平 摄)

“茶产业发展需要依靠品牌提升价值,而共享空間品牌要依靠茶文化赋能,茶文化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新源泉。”陈富桥说,茶文化包括茶史茶俗、茶艺茶道、饮茶与健康等。

围绕茶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多地在创新尝试。在安徽祁门,游客们可在历口镇西塘生态高效智慧茶园里,全流程体验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参观祥源·祁红产业文化博览园,当地还将开发“茶与瓷”的全新文旅体验。在云南勐海,依托文化挖掘与节庆打造,勐海(国际)茶王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教授郭桂义指出,要保护好茶文化遗址和茶山生态系统,推动茶历史、茶美景、茶技艺的融合发展,发挥综合效益。

记者:张晓洁、李晓婷、刘金辉、朱青、林碧锋、牛少杰、贾稀荃

策划|编辑:金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