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多年來,北京市把農民增收作為全市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持續發力、久久為功。2023年,全小樹屋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58元,比上年增長7.5%,京郊農民“錢袋子”越來越鼓。
增收的數據看上去枯燥乏味,背后卻有著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為深入挖掘、培育、總結一批農民增收典型,近年來,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開展全市農民增收典型案例和致富能手推選活動,涵蓋了新型農民合作社建設、品牌建設、創業就業、網絡營銷等方面。通過典型推選,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農民增收氛圍,推動典型示范引領,促進更多農民共同致富。
創意營銷成就致富夢想
部分農產品成熟周期短、出現短期滯銷現象是長期困擾農戶的問題,來自昌平區延壽鎮黑山寨村地地道道的“農把式”張海疆,憑借“摘核桃不收錢”創意營銷理念,破解了難題,實現了致富夢。
原來,張海疆種植核桃成熟了,5000畝林地核桃集中成熟、采摘成本高,他又想獲得更大收益,于是他在營銷上做文章。他參加培訓時受到專家營銷理念的啟發,想出了一個新點子,在朋友圈里發布了摘核桃不收錢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摘核桃不收錢的信息,短短一周時間就吸引來上百人采摘,整個核桃采摘季引來數千名游客體驗采摘,游客采摘量占總產量的60%。同時,園區的大棗、柴雞蛋等特產因游客的到來而銷量大增。
因“采摘不收錢”的營銷策略,引來萬千游客,在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每年舉辦秋收節,成為昌平山區影響較大的休閑體驗活動,帶動周邊農戶創收。2022年,歷時一個多月的秋收節活動共接待游客3.2萬人次,銷售收入320萬元。張海疆作為一個“老把式”,把農業的生產方式與市民的生活方式融合,從而實現一產和三產的融合。
科技引領讓葡萄變成“金豆豆”
科技進步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來自延慶區延慶鎮的致富能手朱小華,通過探索葡萄“一年兩熟”技術,將小葡萄做成大產業,成為撐起腰包的“金豆豆”。
2014年,北京世界葡萄大會在延慶召開,自此朱小華與葡萄結緣,把經營重點轉向葡萄產業,帶領當地合作社篩選出名優品種12個,探索并掌握了“一年兩熟”種植技術,延長了葡萄成熟期,也讓合作社社員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錢掙。隨后,朱小華通過流轉土地,建設溫室大棚71棟,打造有機種植。在銷售渠道拓寬方面,采取了會員銷售、采摘銷售和電商銷售三種方式,使葡萄價共享空間格常年保持在每斤120元左右。
多種渠道還有效帶動村民種植的有機玉米、有機蔬菜、雞蛋、紅薯等特色農產品銷售。2019年,合作社以“合作社+科研單位+農戶+政府指導+標準化+區域品牌”的經營發展方式,輻射帶動周邊5個村鎮400多農戶種植葡萄,面積達3000多畝,培訓農民1000人次。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合作社成員發展到150余戶。部分農戶不僅獲得土地流轉收入,還到合作社打工賺取工資,年人均收入3萬至5萬元。2022年合作社年產鮮食葡萄20余萬斤,銷售額1000余萬元,年產值1200余萬元,純利潤超過250萬元。“依托合作社發展,每年算上土地流轉費、務工,我能多賺近5萬元,我很開心。”當地一位村民說。
能人返鄉發展民宿經濟
田洋是密云區“印象”民宿的經營者,畢業后返鄉創業,十多年間,他將“印象”精品民宿系列發展成集山地露營、研學旅游、戶外運動、農耕體驗為一體的特色文旅產業項目,覆蓋多個鄉村,圓了創業夢想。創業初期,他用拼湊來的啟動資金創立了“印象”鄉村客棧,走遍了全國鄉村旅游發展先進地區,學習先進的運營經驗,把“印象”民宿打造成環境精致、服務精細、氛圍精心的鄉村客棧。
為帶動更多民宿經營戶、鄉村酒店提檔升級,田洋主動分享經驗,共同提升鄉村旅游大環境。而后,他帶領團隊,充分發揮密云農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優勢,以旅帶農,以旅促農,共享會議室探索了一條“資源整合、產業融合”的發展路徑,堅持“精品民宿、鄉村酒店帶動,促進一二三產有效互動”,不斷提升“印象”品牌的內容訪談和內涵。利用“印象”的各類資源,打造了“印象‘新農人’項目”,吸引多方人才來到鄉村。在與民宿所在地溪翁莊鎮尖巖村的合作上,把實惠留給農民,把利益留給村集體。
在實踐中,田洋采取“企業+村集體”的模式,由村集體整合村內閑置資源,統一和“印象”品牌簽訂合同,企業將經營流水的30%給村集體作為收益,在裝修改造期間和經營不理想的年份,給村集體每年每戶2.5萬元保底金,并按每年5%遞增,充分保障村集體和村民的利益。同時,堅持用本地工、用本村人,僅民宿的10余名村民,每人每年支共享會議室付工資4.6萬元,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這些典型案例是在京郊大地上探索出來的成功經驗,總結和推廣出去是讓更多人知曉、學習和借鑒,更好地惠及廣大京郊農民。今年,北京農民增收將結合“百村見證示范、千村振小班教學興”工程,聚焦生態涵養區等重點地區和農民增收薄弱環節,研究制定新一輪農民增收政策,加快推動農村勞動力就業參保,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支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強化聯農帶農,促進全市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鄉收入相對差距持續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