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萍水河畔的南正街歷史文化街區燈火通明,濃濃的煙火氣氤氳開來。火爆的美食攤、精彩的非遺表演、富有特色的本地文化藝術展……街區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來光顧,人們在輕松愉快的購物休閑氛圍中感受厚重的傳統文化。
始建于公元619年的南正街,凝聚了萍鄉悠久的歷史傳承和商業文化,承載了一代代萍鄉人的記憶和鄉愁。近年來,南正街獲評“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江西省特色文化街區”“江西省首批旅游休閑街區”等,這座文化商業老街在現代城市生活中煥發出新的光彩。
歷史記憶、地方特色和現代商業在這里有機融合
“我們面前這段寬厚而斑駁的墻體,是明代留存下來的古萍鄉城墻遺址,對了解萍鄉的城市發展和建筑歷史有重要意義……”臨近中午,游客們一邊聽著導游的講解,一邊饒有興致地在萍鄉南正街歷史文化街區參觀。
城墻的一側,萍水河緩緩流淌,從東到西,河面上依次架設著亨泰橋、萍實橋、香溪橋等數座老石橋。穿過城門,欞星門下,肇建于唐代的萍鄉孔廟莊嚴肅穆。往西,在萍水河中聚會央的金鰲洲上,綠樹成蔭,掩映其間的鰲洲書院,傳承著萍鄉的千年文化。
南正街擁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唐代初期,萍鄉縣治遷至今天南正街所在地,此后千百年間,在此建孔廟、設學堂、筑城墻、興商業。近代以來,隨著安源煤礦產業的發展和株(洲)萍(鄉)鐵路的開通,數十萬產業工人在此集聚,加之便利的交通帶來大量人流,周邊省市的商人看準商機,紛紛涌入南正街置業經商,時租空間客來如云,讓南正街更加熱鬧。
在南正街儺文化廣場盡頭,一面碩大的浮雕上,雕刻著春和生中藥、曾記雜貨店、楊胡子米面等歷史地標,街巷縱橫,房屋錯落,人流熙攘。“小時候,最喜歡和媽媽來南正街,街上很多攤鋪,很有生活氣息。”在市民鐘女士的記憶里,逛南正街是她兒時成長的一部分。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南正街也經歷過低谷期。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完善街區功能,2015年,萍鄉市決定對南正街進行整體改造。
改造堅持保護與重建相結合的原則,圍繞“鄉愁”的主題,最大程度地融合歷史與現代。2020年10月,南正街重新開街。北起迎賓路,南臨鰲洲公園,西接鳳凰街道,東至丹鳳巷與萍水南路交叉口,南正街形成占地6萬余平方米的歷史文化街區。一棟棟明清贛西民居風格的仿古建筑分列在主街兩旁,古色古香,各類商鋪林立,復古風格的公交車在主街外來回穿梭,整個街區活力滿滿。
“我們不僅要再現南正街的‘形’,更要留住南正街的‘魂’。把古街仿古建筑建好、商業業態打造好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挖掘呈現萍鄉、安源和南正街的人文歷家教史、商業歷史、風土人情,突出本地特色,讓老百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安源區委書記李水清說。
行走在南正街,鄉愁味道和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一物一景,無不在述說當地的歷史變遷。街邊,推洋碳、補油傘、土法碾布等銅人雕像生動地展示了安源的產煤歷史和市井生活。巷尾,精致的浮雕呈現了唱春鑼、張彩燈等當地生活場景,這些充滿回憶的習俗穿越古今、歷久彌新。
“街區以萍鄉歷史故事情節貫穿整體,分三大主題區:‘昭萍教學場地拾光’主題區,以孔廟為中心,布局文旅商業態;‘萍城浮夢’主題區,以萍鄉會館為核心,主要展示萍鄉曲藝文化;‘市井百年’主題區,打造特色美食聚集區。”萍鄉市南正街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尹漢宜介紹,南正街將萍鄉的歷史記憶、地方特色和現代商業有機融合,構建集旅游觀光、文化展示、休閑購物、美食娛樂為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讓“老”地標蛻變成“新”名片。
挖掘非遺、民俗等文化資源,打造文化業態集群
晚上7時許,走進南正街幻影妙趣皮影劇場,8張八仙桌并排擺開,戲臺上,布景和燈光已準備就緒,觀眾越來越多。
“七女機房織罷絹,身體雖疲乏,我心中好喜歡……”黃梅戲《天仙配·滿工》唱詞響起,演員丁武和妻子二人“躲”在戲臺后,手持小竹簽,靈活地操縱著皮影人。臺前,燈光打在白色幕布上,皮影人光彩明艷,動起來靈巧自如。
“制作精巧的皮影人、意蘊悠遠的唱詞、柔美婉轉的唱腔、流暢自然的表演,讓皮影戲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真可謂‘一口道盡千年事,雙手舞動百萬兵’!我以前只在電影電視劇里看過皮影戲,今天能在現場觀賞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感到非常高興。”來自湖南的游客周先生說。
丁武和妻子表演的萍鄉皮影戲是江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丁武是家族里這項技藝的第六代傳承人。得知南正街重新開街后,丁武帶上一套行頭,果斷搬了過來:“多的時候,一天能演十來場!”說話間,又不時有觀眾走進劇場。
記者走過街區發現,相比純商業業態的街區,南正街富有特色的文化業態,更能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同時,對手藝人來說,文化業態匯集,釋放聚集效應,既能讓更多人了解代代相傳的傳統技藝,又能持續經營下去。“南正街以孔廟為核心,引進了岑美術館、皮影戲劇場、萍鄉剪紙藝術創作中心、古玩市場等文化業態和糖畫制作、花果雕刻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街上有文化業態10余種,相關店面49間,占南正街總經營店面數量的36%。后續,我們還將進一步豐富文化業態。”尹漢宜說。
在幻影妙趣皮影劇場旁,工作人員正加緊布置戲臺、安裝設備。尹漢宜告訴記者,戲臺搭建完成后,公司將邀請萍鄉春鑼、蓮花落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不定期過來演出。不遠處的蕓閣館內,打錫、煙火爆竹制作等國家級非遺頗具地方特色,民俗分館的陶瓷、書畫、剪紙、皮影戲引得游客駐足細看。
一路走走逛逛,記者發現,南正街既引得來繁榮的商業,也安放得下濃濃的文化情懷。在南正街臨萍水河的一面,一棟兩層樓的清茶館被翠竹環繞,意境悠然,清茶館主理人童遵燕邊給茶友斟茶,邊分享白茶文化;四方美術創意中心的唐柏林免費教市民剪紙;萍鄉市級非遺糖畫手工藝第二代傳承人方泉在街邊支起糖畫攤;入夜,不遠處的聚醬音樂館熱鬧起來,館主歐陽觀華忙個不停……他們的入駐,給南正街增添了人情味與文藝氣息。
“悠久豐富的文化傳承,是南正街的特點,更是南正街的寶貴資源。為此,在規劃、建設、運維等過程中,除了創設眾多公共文化藝術空間外,我們將小樹屋孔廟的儒學展館、國學講堂和街區的非遺元素‘串珠成鏈’,通過研學教育、民俗活動、文藝演出、比賽教學、互動體驗等形式,展示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及非遺文化,努力打造文化業態群,積極打響文化特色招牌,實現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良好效果。”李水清說。
增強消費舒適度體驗感,探索新模式新場景
在南正街街區中心,一塊“老萍巷蓮花血鴨”巨幅招牌格外醒目。
“蓮花血鴨色美味香、鮮嫩可口,是‘十大贛菜’之一,其烹飪技藝是江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蓮花血鴨必須用本地的鴨子,配上當地的米酒、小米辣、山茶油,才能做出鮮辣地道的口感。”老萍巷蓮花血鴨餐廳負責人豐華介紹,在旅游旺季,店里日均接待100多桌,日營業額最高達6萬元。
萍鄉立足本地飲食文化特點,匯集多九宮格地“辣味”美食資源,努力塑造“辣紅文化”城市品牌。作為萍鄉特色美食業態聚集區,南正街不僅集納了蓮花血鴨、花蝴蝶辣片等本地辣味美食,還引進了四川火鍋串串、湖南長沙臭豆腐、安徽手抓小龍蝦等各地美食。
“歷史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而文化街區是城市歷史文九宮格化傳播發展的重要載體。從‘文化+’的角度培育特色商業業態,才能更好地為商業街聚業態旺人氣。我們以做大‘辣’文化為抓手,將南正街打造為‘辣’美食地,借‘辣’引來關注和流量,讓‘辣都萍鄉’‘辣紅安源’城市文化IP更加‘出圈’。”安源區委副書記、區長邱偉介紹,南正街堅持傳承與創新并重,有選擇引入商超、服裝店、住宿等合適的商業業態,還探索“線上+線下”“老建筑+新消費”“小市集+新空間”“原場景+新體驗”等新模式,創新業態、優化布局,既增強游客消費的舒適度和體驗感,又提升了消費選擇的豐富性和便捷性。
服裝零售擁抱新技術。“歡迎新進直播間的家人們,現在展示的這款裙子設計加入了傳統漢服元素,有一種淡淡的古典美,面料舒適透氣。”晚上9點左右,南正街何以慢服裝店燈火通明,主播忙著直播帶貨,不時引得在店內挑選服裝的顧客過來圍觀。
“把一家設計清新時尚、有500平方米大賣場的服裝店開在古色古香的歷史文化街區,很有反差感,也很吸引人。一到晚上,整個店面光彩鮮亮,時常有來往的顧客忍不住走進來逛一逛。”服裝店老板劉建從事服裝行業16年,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吸引消費者走進實體店,選擇來南正街是他的一個新嘗試。“線上線下銷售互相促進,今年上半年,店里銷售量達2.5萬件,營業額超600萬元。”劉建笑著說。
老字號煥新顏。南正街把萍鄉花果、同樂酒樓等一批本土老字號品牌請回來。當地市民們稱贊“小時候的味道又回來了”,同時引來大量外地游客“打卡”嘗鮮。一些老字號還與社區黨委、居民群眾聯合互動,創新營銷場景,做大公益市集,搞活社區消費。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迸發更大消費活力。這些年,南正街先后舉辦新春文化廟會、漢服文化藝術節、贛菜美食節、“安源紅·公益市集”等各類民俗活動、文藝演出活動100余場,共接待游客5000萬余人次。去年,南正街游客量達800萬人次,營業額達3.8億元,夜間經濟消費額占比62%。今年“五一”期間,南正街游客量達到21.3萬人次,同比增長56%,實現文旅綜合消費收入近4500萬元,同比增長38%。
太陽升起,走上萍水河堤,休閑散步的人流往來不絕,儒林廣場,談琴舞劍書文時租空間的人群齊聚,萍鄉孔廟門前,正上演音樂太極。夜幕降臨,南正街由東到西,流光溢彩、游人如織,沸騰的煙火氣讓街區顯得尤為迷人。一條老街,映射一座城市,留下斑駁記憶。南正街是萍鄉的標識,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肩負著當下的重托,也推動著未來的發展。
發佈留言